李令月透過史書,將他的生平都給看透了。雖則史書記載未必準確,但至少一些重大之事是準的。而他除了知曉她來自距今九百年之後的大唐,是大唐皇儲之外,對她其他的事一無所知,這不公平。
今日的嬴政並未刻意掩飾自己的想法,他在想寫什麼,幾乎都呈現在了他的眼眸中。
李令月撫著他的臉輕笑道:「那我便與你說一說我們後世大唐之事吧。」
她整理了一下思路,從隋末亂世開始說起。
隋煬帝楊廣從隋文帝手中接過了一個盛世王朝,卻剛愎自用,濫用民力,導致民不聊生。
在隋煬帝統治期間,吐谷渾、高句麗的征戰之路上屍骨遍野,隋煬帝下令修建的運河,讓人建造的龍舟處,亦有無數冤魂徘徊。
最終,隋煬帝只用了十四年,就敗光了隋文帝留給他的家底。
少年李世民也正是在親眼目睹了這番人間煉獄一般的情景之後,勸說他的阿耶李淵起兵反隋。
說到這裡,李令月對嬴政道:「我們歷史中的秦是二世而亡,隋也同樣二世而亡。還常有人將秦二世胡亥與隋二世楊廣拿來進行比較呢。」
秦二世胡亥又蠢又毒,再加上他接手的是一個內憂外患的大秦,於是短短三年光景,便敗光了祖上數百年基業。
隋二世楊廣比胡亥稍微聰明點,但他好大喜功,只顧著自己揚名立萬,只顧著自己盡享人間富貴,絲毫不在意國家的長遠發展,不在意底下百姓的死活。於是,本可以安穩傳承下去的隋朝,也被楊廣給敗光了。
眾人評選皇家敗家子時,胡亥與楊廣皆是名列前茅的「佼佼者」。
史上有名的敗家子不少,但能做到胡亥與楊廣這種程度的,還是不多見。
嬴政這些日子以來這般兢兢業業,又是變法,又是建基,又是改善自己在黔首之中的形象,為的就是李令月口中的那句「二世而亡」。
如今,他聽李令月在提及楊廣之時,又捎帶上了胡亥,極為厭惡地道:「不會再有胡亥此人了。」
嬴政雖不知秦二世胡亥究竟是何人所生,但令月並非此世之人,他與令月定然生不出一個胡亥來。
有令月這樣的阿母,有他這個阿父,他們的孩子,定會被教導得很好。
因另一個「始皇帝」後繼無人,嬴政對尚未到來的繼承人多了幾分關心。他打算將繼承人帶在身邊,好生教養。在著眼天下的同時,他也絕不會忽略了對繼承人的培養。
李令月還不知道,她僅僅只是拿胡亥來跟楊廣進行了一下類比,嬴政就思維發散,想了那麼多的東西。
她定了定神,繼續說道:「當時,起兵反隋的不止是我李家,還有十八路反王……巧合的是,當初秦末那西楚霸王項羽攻入咸陽之後,也分封了十八路諸侯……」
李令月覺得,「十八」這個數字,當真有點兒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