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軻與秦舞陽原是燕國的遊俠,如今燕國的地盤被秦國占據大半,燕王只余薊城及其周邊的十餘座城池。這荊軻與秦舞陽若是因此而流落到他國,倒也算是正常,陛下接下來準備怎麼做?」
李令月道:「上回,陛下能夠輕易地偷襲屈景昭三家的封地,是因他們各自為戰,沒有防備。這回,陛下若想要再用同樣的招式對付他們,只怕就不奏效了。屈景昭三家雖不成氣候,那楚國大將項燕卻是個硬茬子。若是與他對上,只能硬碰硬。」
嬴政思索片刻,只得遺憾地放棄了直接讓秦軍大軍逼境的想法。
「那些人既然希望離間寡人與昌平君,寡人如他們所願就是。待綱成君歸楚之時,他會帶回寡人的問責信。」
有蔡澤在,嬴政自然不必擔心羋啟會誤解他的意思,以為他當真是在問責他。
如羋啟這般身負重任且又與主君相隔千里的臣子,最是無法承受主君的懷疑,嬴政當然也不能叫羋啟寒了心。
與此同時,他腦海中已在考慮該如何離間項燕與楚地其餘老封君了。
屈景昭等老氏族自矜身份,頗為傲慢,便連楚王都不一定會被他們放在眼裡,他們又如何會瞧得起項燕?
這楚國新貴與老氏族之間,自有一番文章可作。
這般想著,嬴政命人去將自己的心腹們召了過來,他準備好生與底下的人商議此事。
李令月眼見著嬴政的身影消失在視線範圍之中,也拿出了她手中的活計開始忙碌。
因她初入秦國朝堂,嬴政並沒有給她指派太多的活計,只是在遇到一些重要之事時,會詢問她的意見,好叫秦國大臣們知道他對新後的看重。
治栗內史在見識過李令月的新式記帳方式後,時常來向李令月請教。
在熟悉了秦國的政務之後,李令月決定將修書這項工作給接過來。
這所謂的修書,便是整合匯總如今各家的書籍,擇出秦國所需要的內容,擯棄秦國所不需要的內容。
在修書的同時,這簡化文字的工作,也可以提上行程了。
秦國君臣參考了李令月的意見,持續不斷地將印有秦語的書籍發往六國之地。
但這在李令月看來還不夠。別國文字難寫難讀,秦語難道不就難了嗎?艱難地學了一年秦語的李令月對此頗有發言權。
待到紙張的製作成本降低之後,必有更多人能夠用得起紙,識得起字。
屆時,這簡化版文字就可以與秦語一起推廣起來,好讓更多的人瞧見。
在大婚之前,嬴政與李令月依舊忙忙碌碌,看上去與以往沒什麼不同。
只是,咸陽宮中多了個女主人,到底不一樣了。
嬴政平日裡常與心腹大臣為伴,與奏疏為伍。如今,他與大臣們議完事,便將他們趕到一邊,他自己則帶上奏疏去找李令月說話。
他的思想太過超前,便連他的心腹們,有時也跟不上他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