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殿下能夠提供他們這一年半的行蹤,並證明她並非精怪,臣等願以死謝罪!」這些人道。
要求一個人拿出證據來證明自己無罪,本就是一種悖論。
這些大臣們拿不出證據來證明李令月是精怪,反而要求李令月拿出證據來自證清白,是沒有道理的。
不過,這些大臣既然都這麼說了……
武皇開口道:「待令月歸來,聽聽令月是怎麼說的吧。」
第089章
李令月身上很有些神異之處,這是武皇早就確認過的一點。
從高產作物、種種利民便民之物,到後來的冶煉技術、火器和新式騎兵,再到航海貿易,這種種事端的背後,哪一件沒有李令月的手筆?
如今的大唐日益富庶,即便土地兼併嚴重,國庫也不曾空虛,靠的就是李令月的出謀劃策。或者說,是李令月身後的神人的指點。
只因李令月當初年歲過小,不少功勞都落在了武皇的身上,不為外人所知。
可李令月的種種功勞,武皇一直都是記著的。
旁人只道她對李令月過於偏寵,非但力排眾議立李令月為儲,還因李令月的建議而改變了自己以往的行事風格,襯得她其余幾個孩子愈發像是撿來的。
那些人卻不知,李令月與武皇是相互成就。
有這前情在,武皇待李令月自然不同。便是武皇與李令月意見不同之時,若李令月堅持,武皇也會慎重考慮。
當武皇得知,她的兒子與一些不安分的臣子準備拿這些鬼神之說來對付李令月時,她半點兒都不緊張。
「朕還以為他們能出什麼高招呢,原來,又是這種招式。」
武皇扶著上官婉兒的手,拾級而上:「不過這回,他們卻是打錯了主意。令月……可是真正得天庇佑之人哪。」
她雖不知,在這一年半時間中,李令月究竟去了何處。但在李令月身上,無論發生什麼離奇事件,她都不會覺得奇怪。
上官婉兒在一旁問道:「當真要依他們所言,讓殿下自證嗎?」
「令月若願意自證就自證,若不願意自證,何須與他們廢話?他們是臣,令月是君,他們無憑無據便敢質疑令月,朕看,他們是愈發不把皇家放在眼裡了!」武皇眼中閃過一絲殺意。
其實,武皇倒情願李令月選擇後者。
一直以來,武皇都覺得李令月太過心慈手軟。對待百姓時,使用這種懷柔手段自然有效。可在政敵面前,何須如此?
「興許是因為,殿下與仙家關係匪淺吧。仙家之人,總是比旁人多了幾分慈悲心腸。」上官婉兒道:「有陛下在一旁看著,總歸不會讓殿下吃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