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在他們看來,女娘終有一日是要出嫁的。他們若是傾盡全力將家中女娘供了出來,日後得到好處的,究竟是他們這些「娘家人」,還是女娘的「夫家人」呢?
若是資源多便也罷了,可家中既然資源有限,他們自然要緊著男丁。這既是固有觀念作祟,也是他們為了自身的利益考慮。
他們眼光有限,能夠看到的,自然也只有自家門前的一畝三分地兒。
若是他們能夠看到那些小娘子在成為皇帝和皇儲身邊的心腹女官後,不拘娘家還是夫家之人都受益匪淺,他們便會明白,供男丁還是供女娘,根本就不是他們該考慮的。他們該考慮的是怎麼把家中最出息的後輩供上去。
因為種種原因,參加女科的人數遠遠少於其餘幾科的人數。
進士科,明經科與武舉這三項考試中,能夠見到寒門學子的身影,女科卻始終只有高門大戶之女或是富庶人家之女參加。
針對這一現象,李令月勸說武皇根據各地的情況,興辦女學。
這些女學自然是針對那些聰慧的寒門小娘子設置的。
在李令月的設想中,女學可以為入讀的學生減免學費,讓這些學生半工半讀,以做活的方式來抵消學費。成績優異者,便對其發放獎學金。待完成一個階段的學習之後,達標者升入下一個階段,不達標者,靠著學到的本事,也能找到一項餬口的活計。
一些寒門之家不肯把有限的資源給家中女眷,那麼如今家中女眷出來讀書有利可圖,他們應當不至於再死命攔著了才是。
女學的課程由武皇和李令月親自敲定,如此一來,培養出來的優秀畢業生,都會是符合武皇和李令月心意的人。
當然,要將這一想法付諸實踐,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
幸而每年海外貿易使得朝廷收益翻了不少倍,否則,真是連考慮都不必考慮。
武皇當時在聽了李令月的計劃之後,伸出食指戳了戳她的腦袋:「淨給你阿娘找事!」
但她到底沒有直接反駁李令月的話,只因為她自個兒身邊也缺人用。
在武皇看來,李令月的想法雖好,卻有很多地方不夠完善。譬如,這入學標準怎麼定,每年女學招收多少人,倘若一些高門貴女也想入學,她們這學堂收是不收……等等問題。
武皇打算先派心腹去考察一番,再做決定。
按照李令月所說的法子,的確能夠培養出一批合她心意的人手來。可若是需要付出的成本太高,在武皇看來就有些得不償失了。
……
下午的武舉,亦是李令月所感興趣的。
李令月興致上來了,還親自與一名學子比鬥了一番,活動了一下筋骨。
她親自出手之後,許多人都露出了恍惚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