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如果李令月只是想要招一些人來協助她處理政務,她管武皇借一些女官來使,就夠了。
但李令月的野心不僅限於此。
隨著大唐的船隻不斷往返於各國之間,陸上絲綢之路也延伸得越來越遠,在各國商品以及財富源源不斷流入大唐的同時,許多國家也希望與大唐建交。
原先李令月和武皇物色的那些負責航海的官員已經不夠用了,此時,在進出口貿易以及外交這一塊上,存在大量人才缺口。
李令月希望能夠培養出一批通曉各國語言的女性外交官和翻譯官來,讓她們前往各國,為大唐和其他國家的交往貢獻一份屬於自己的力量。
她一直希望女官能夠不僅僅是為她和武皇服務的小團體,她希望這些博學多才的小娘子們能夠名正言順地步入朝堂。
但眼下,朝堂被男性官員們所占據,他們自己內部尚且要搞各種派系鬥爭,爭權奪利,若有女性官員想要參與進來分一杯羹,只怕會引起他們下意識的排斥。
拿一些新興的崗位來給女官們練手,壓力會小很多——至少這不會影響既得利者的利益。
待女官們在外交、商務等領域做出了一些成績來,待朝堂上的舊有官員們習慣了女官的存在,待這些官員看到了海外的蛋糕有多大,想必他們也不會天天只盯著自己這一畝三分地,跟人爭權奪利了。
天天跟自己人搞內鬥,哪有去別人那兒搶蛋糕,回來大家一起分來得香呢?
此外,日後李令月若是要興辦女學,她也需要率先培養出一批能夠傳達她思想的女性教師出來。
銀行、醫院、出版社……這些機構一旦興辦起來,哪一個不需要招募大量人手啊?
崗位多得很,有才能的人,不拘男女,大家只管捲起來,一起為國家效力!
李令月大力扶植女官,還有一層用意——朝中許多官員已經形成了固有觀念,對於一些新興事物的接受能力,沒有那麼強。李令月若是想要直接任用這批人,在說服他們這一關上,就要花不少時間。
與其如此,還不如培養一批能夠理解她想法的女官出來。等到這些女官做出了政績,為國家獲得了種種利益,也為她們自身賺得了響亮的名聲,讓她們的家族獲得了好處,朝廷上一些官員自然而然就會轉變思想。
畢竟,人都是趨利避害的生物。
武皇讓李令月親自主辦本次恩科的目的,是希望她在朝中扶植起一股屬於自己的力量。
她萬萬沒有想到,這批人才還沒有選拔出來,李令月已經把很多人的去向給安排得明明白白。
在李令月看來,不止這一批恩科要多多招人,下一次科舉,下下次科舉也要選拔出那麼那麼那麼多的人來給大唐幹活!
至於培養屬於李令月自己的勢力,她倒是沒那麼著急。按照她家阿娘在歷史上的壽數,她家阿娘還有好多年可活呢,更何況,她如今還有系統在手,即便她家阿娘生了什麼病,她也可以用積分為她家阿娘兌換一些藥物。
李令月希望她家阿娘多當一些年皇帝,她好騰出手來,擴大海外事業版圖。同時,也將大唐周邊的吐蕃、西突厥、高句麗等國盡數打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