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顯在未上位之前,倒還算得上謹慎,一朝登基為帝,便開始飄了起來。在試圖提拔韋皇后之父未果後,他竟說出了讓人大為惱火的話:「我將天下給韋玄貞,也沒什麼不可以,何況一個侍中之職?」
很快,李顯就為他愚蠢的話語付出了代價。武太后用實際行動向他證明了,他想將天下讓給韋玄貞究竟可不可以——武太后廢黜了李顯的帝位,另立李旦為帝。
李旦倒也識趣,知道自己的帝位是自家阿娘給的,阿娘說收回就能收回。於是他老老實實地做著他的傀儡皇帝,朝中一應小事小事,都交由武太后來決斷。
雖然兒子還算乖巧,但對於武太后來說,做太后,哪有親自做皇帝來得舒坦呢?前者掌權只能算是代管國事,後者方才名正言順。權利場中,從來就沒有純粹的親情,既然她的兒子不行,那麼自然該由她上位!
待時機成熟,武太后終於廢黜李旦的帝位,將李旦降為皇嗣,她則親自登基做了皇帝,並改名武曌。
在那之後,反對武皇的聲音此起彼伏,起兵反武之事亦時常發生。
為了捍衛自己的權柄,武皇殺得血流成河,許多李唐宗室,都倒在了她的屠刀之下,唯有她的兒女得以倖免。
聽到這裡,武皇道:「這像是朕的手筆。」
在她的世界中,因為有令月幫著協調她與宗室的關係,拉攏武將,她沒有殺那麼多人。
但為了自己的權柄,她仍會在必要的時候大開殺戒。
若是心不夠狠,武皇也沒法以女子之身坐上皇位,成為有史以來的第一個女皇帝。
「如今在位的既然是李旦的兒子,想來,這個世界的朕最後仍舊傳位給了李旦?」武皇問。
「不,您傳位給了李顯阿兄,只是最後,李顯阿兄死於非命。據說,李顯阿兄是被韋皇后聯合其女安樂公主毒死的。這個世界的『我』,與李隆基聯手發動政變,打著為李顯阿兄復仇的名義,將韋皇后和安樂一脈的人誅殺……」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李旦和李隆基的對手們一個個都倒下了,接下來,自然就輪到太平公主了。
李旦在位時,對這個妹妹還算是寵愛信任。李旦退位後,李隆基這個侄子,對太平公主這位姑姑可沒什麼信任和感情可言。
在這名為權力的漩渦中心,若是手中無權,便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若是手中有權,照樣會礙了旁人的眼。
正因如此,李令月才會走上與她阿娘一樣的道路。
武皇在聽到韋皇后和安樂公主被誅殺時,面上毫無波瀾。
待她聽說這個世界的太平公主被李隆基一杯毒酒賜死時,這才抬眸看向了李令月:「不夠狠的人,在這皇室中,是沒法生存下去的。令月,你可莫要犯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