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令月從秦國回來後,並沒有立刻再率兵與吐蕃作戰。
對於她而言,與主動出擊的吐蕃軍作戰,和她親自率領唐軍打到吐蕃本土,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
吐蕃王朝大部分領土位於青藏高原之上,即使是身體再強壯的唐軍士兵,若是沒有經過專門的訓練就踏上吐蕃的領地,也等同於是給吐蕃人送菜。再者,戰爭和衝突無論是對於吐蕃百姓,還是對於大唐百姓來說,都是一種極大的損耗。
因此,李令月希望儘量通過和談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她試圖通過那些效忠於她的吐蕃人拉攏噶爾家族,可惜,噶爾家族並不吃她這一套。
噶爾家族的人對大唐似乎敵意頗深,他們將李令月派回去的人視為叛徒,處處對他們進行打壓和迫害。
如果不是文成公主及時出手相助,只怕這些效忠於李令月的人就要折進去大半了。
這位在貞觀年間便入藏和親的公主雖然從未與李令月見過,但她似乎與李令月頗有默契一般,總能在恰到好處的時候,助李令月一臂之力。
文成公主在吐蕃雖然沒有實權,但她將大唐佛教傳入了吐蕃,許多受她影響而改信佛教的吐蕃百姓都將文成公主奉為神明。文成公主在吐蕃有著諸多信眾,她想要救助一些人,自然也不是什麼難事。
有她相助,李令月也多了許多便利。
在文成公主主動出手相助之前,李令月從未想過麻煩她。畢竟,文成公主和親吐蕃,已經為大唐做出了巨大貢獻。她尚且健在,大唐和吐蕃便幾次交鋒,這對她而言,何嘗不是一種殘忍?
大唐是文成公主的故土,吐蕃是文成這數十年來切實生活的地方。
李令月不願讓文成公主在幫助吐蕃還是幫助大唐之間為難,所以才未聯繫她。
直到文成公主主動出手,李令月的人與文成公主才建立了穩定的聯絡渠道。
而這回,李令月急匆匆地離開揚州,也是因為她接到了文成公主病危的消息。
無論是作為盟友,還是單純地將文成公主視為一位可敬的長輩,李令月都做不到眼睜睜看著她去死。若是趕得上,她自然要儘可能挽救文成公主的性命。
為了儘快抵達吐蕃,李令月白日拼得很,只有晚上能夠獲得少許的休息時間。
晚間,嬴政看著李令月憔悴的面容,不由搖了搖頭:「你何必如此?」
他不理解,為何李令月要為了一個素未謀面的和親公主這般拼命。
「你不懂,文成公主對於我大唐來說十分重要。她在吐蕃傳教多年,已有了不少信眾,她對於吐蕃各部族之間的事宜也相當了解。有她在,我大唐想要收復吐蕃,便能少很多波折。」
李令月認真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