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茵等人一時都被她的氣勢鎮住了。
片刻後,陳茵才用敬仰的眼神看著李令月。
她回想起,她首次被李令月任命為先鋒軍統帥時,不少人都對她能否順利完成任務而產生質疑。
那時的李令月,也是如此自信地說道:「孤看中的人,不會出錯。你們這是在質疑孤的目光嗎?」
李令月走到陳茵跟前,拍了拍陳茵的肩:「不必理會那些人的言論。上了戰場,只管好好表現。記住,我們永遠在你身後。」
李令月的話語,猶如定心丸一般,讓軍營中懸浮不定的人心再度穩定下來。
那一戰,陳茵超常發揮,一戰成名。
回過神來的陳茵,看向李令月的目光已變得與方才截然不同。
她覺得,她雖然是在為朝廷考慮,但她實在是低估了自家主將。她都能想到的事情,李令月會想不到嗎?李令月想到了,卻依然選擇這麼做,定然有她的道理。
李令月的胸襟和氣魄,令陳茵自愧不如。
……
當李令月率領五千精兵攻克吐蕃的消息傳到長安時,朝廷上下還在為「太女」和「皇孫」何時返回朝廷而議論紛紛呢。
大部分大臣因為一連串的吉兆,已經認可了李令月的太女身份。他們向武皇上書,請武皇派人將李令月和兩位皇孫迎回京城,一是為了確保他們的安全,二是為了鞏固他們的地位。
太女殿下產子之後留在揚州修養一兩個月還好說,可這都四個月過去了,武皇還沒有派人去接他們的意思,這究竟是要鬧哪樣?
皇儲長時間離開京城,也不合規矩啊。
況且,他們是真的想見一見兩位小皇孫——這兩位小皇孫來歷可不同尋常,據說是皇儲「吞風有孕」誕下的孩子,四捨五入,這不就是兩個神胎嗎?
想來,這定然是兩個得天獨厚的小殿下。有兩位來歷不凡的小殿下在,皇儲也算得上是後繼有人了。日後,他們這些選擇站在李令月這邊的人,也能放心地輔佐她,輔佐她的繼承人。
有人盼著李令月母子均安、地位穩固,自然就有人盼著李令月不好。
如今,李令月這個皇太女已是炙手可熱,想要投靠她的人,多得如過江之鯽。
對於一些沒能在前期坐上李令月的船的人來說,此時他們再想湊過去,為時已晚。李令月身邊得用的人太多,況且此時,李令月已經是太女之尊,他們即便湊過去,也只是錦上添花。
他們有再多的能耐,在李令月身邊也發揮不出來。如果他們選擇李顯或者李旦輔佐,並最終讓自己選擇的冷門候選人成功上位,這才是真正的大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