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你崇拜太女殿下,不過,你也不用去酸一個尚未謀面的太后吧?她要是真能做上吐蕃都護的位置,以後肯定會來長安述職,到時候,你不就能夠見到她了?」
「說起來,吐蕃太后都能在朝中做官了,也不知咱們以後會不會有這樣的機會……」
「噓,小聲點兒,要是讓那些老古板們聽到了,可了不得!不過,我看行,聖人和太女殿下擺明了有這方面的意思,又豈是那些老古板們攔得住的?」
「兩年後,我要參加女科。我本來去年就能參加女科,可我覺得準備得不夠充分,怕不能給聖人和殿下留下一個好印象,硬生生又拖了幾年。現在,我只盼著我能考出個好成績來,叫我阿耶和阿娘知道,光宗耀祖不是只有我的兄弟能行,我也行!都是同樣的耶耶和阿娘生的,我不比他們差什麼!」
這說話的小娘子瞧著十分年輕,她明亮的眼眸中,盈滿了笑意。
從前,身邊的人都告訴她,她要學習相夫教子的技能,爭取出嫁之後做好一個賢內助。
可現在,有人告訴她,她也可以憑著自己的本事為國效力,而不是將自己禁錮在後宅之中。
與她相熟的小姐妹中,有不少人依舊按照家中安排的軌跡前進著,她則走上了另一條道路。與那條一望即知的道路相比,這條道路上充滿了艱難和未知,但她更喜歡這條全新的道路。
她希望,未來她們都能擁有更多選擇的餘地。
……
一場盛大的慶功宴在長安舉行。
吐蕃首次被納入大周的管轄範圍之中,大周的面積一下子又擴大了不少。這對於武皇來說,自然是一件值得慶賀的事。
雖然這場慶功宴的主角李令月要在吐蕃協助赤瑪倫穩定吐蕃局勢,一時半會兒回不來,但武皇還是專程命人把李令月的座位留了出來。
在這場慶功宴上,朝中的大臣們都說著吉祥的話語,一個個卻有些心不在焉。
宴會過後,武皇命使者將一壺酒與一封詔書帶去吐蕃,交給李令月。
在使者出發之前,武皇對使者道:「令月未能參加這場慶功宴,終究有些遺憾。你告訴她,朕賜她一壺酒,她喝了這壺酒,便也算是與我們這些人一起同樂過了。」
「她要的詔書,朕給她了。不過,朕把醜話說在前頭,那赤瑪倫如果不能替我大周管好吐蕃,這吐蕃都護,可是隨時都會換人。赤瑪倫現在只是吐蕃的代理都護,還沒有成為真正的吐蕃都護。」
使者將武皇說的每一個字都牢牢記在了腦海中。
武皇交代完後,這名使者便帶著御賜的美酒和任命詔書,快馬加鞭地朝著吐蕃所在的方向駛去。
武皇見使者的身影漸漸遠去,又對身邊的人吩咐道:「去,吩咐底下的人即刻動身前往揚州,將兩名小皇孫給接回來!」
李令月離開揚州的消息已經公諸於世,她膝下的一雙兒女不適合再單獨留在揚州,是時候將孩子們接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