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對於吐蕃地區的許多農奴來說,是司空見慣的事。
最下等奴隸的命只值一條麻繩,能夠用女兒的命換來些許錢財,對於一些農奴來說,已經算不錯了。如果奴隸主抓了他們的女兒卻不肯給他們任何賠償,他們也拿奴隸主沒有辦法。
這些農奴的兒子雖然不會被抓去製作成「阿姐鼓」,但他們的兒子也同樣命賤。這些人中,有相當一部分會死在各項建造工程中——他們的骨頭會被抽出,用來製作房基,他們的頭骨可能會被堆砌在寺廟中,又或者製作成碗。
如果他們沒有成為宗教的犧牲品,他們也可能倒在貴族們的奴役中。畢竟他們「命賤」,貴族們即使把他們折騰死了,也絲毫不會心疼。僥倖存活下來的人,則繼續被貴族們奴役著,與其他女奴相結合,生下小農奴,然後再一次重複上一輩的命運……
明明李令月已經廢黜了農奴制,明明四大尚族的人沒有一個跳出來跟她唱反調。可顯然,他們沒有真的將她的命令當回事!
李令月身邊的親兵一直觀察著四大尚族的動向,他們發現,四大尚族中,只有沒廬氏的人遵從李令月的旨意廢黜了農奴的說法,改為僱傭這些人幫他們幹活,對他們的態度也和善了許多。
與沒廬氏交好的蔡邦氏的人,在沒廬氏家主的再三勸說下,準備再觀望觀望。他們沒有再明火執仗地驅使農奴為他們幹活,但也沒有宣布解除農奴。顯然,他們是在等著看其他幾家的反應,以及大唐朝廷對此事的態度。
那囊氏和琛氏則囂張得多,他們一如既往地驅使著農奴。前者依舊利用農奴來製作法器,後者雖然不信奉苯教,對於製作法器也不怎麼感冒,但他們想方設法藏匿農奴,並阻撓李令月派來的人丈量他們家擁有的土地。
他們自以為他們將一切都隱藏得很好,殊不知,他們的所作所為早就落入了李令月的眼中。
吐蕃都護府,在聽完手底下的人的匯報之後,李令月對赤瑪倫說道:「看樣子,有些人還真是不見棺材不掉淚啊。」
「沒有辦法,在您真的對他們做出處罰之前,總有人會存著僥倖心理。」
赤瑪倫看著窗外烏雲密布的天空,只覺黑壓壓一片,叫人喘不過氣來。
一場暴風雨就要降臨了。
第141章
那囊氏的領地內,眾人都在為即將到來的祭祀而忙碌著。
他們原本因為共同的信仰而與噶爾家族交好,在噶爾家族和吐蕃王室相繼倒台之後,他們家族內部的許多成員也產生了危機感。
對於即將成為吐蕃地區新主人的大唐,那囊氏的人並不信任。大唐藉由赤瑪倫之口提出的種種條款,也讓他們無法接受。
當家族中的重要成員到齊後,那囊氏的家主環顧著自己身邊的人,開口說道:「我們的祖先世世代代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為後世子孫積累了無盡的財富。現在,有人要將我們的錢財,我們的土地,我們的牲口奪走,我們該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