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十分艷羨地對李令月道:「我們這裡的作物只能一年一熟,有時候,要是運氣不好,興許還會顆粒無收,天竺真是個得天獨厚的地方啊。」
赤瑪倫先前倒是考慮過要擴大在天竺的勢力範圍,並將天竺變成吐蕃的糧倉。不過,先前執掌吐蕃大權的噶爾家族更眼紅大唐在絲綢之路上獲得的利益,執著於與大唐爭奪安西四鎮和原吐谷渾地區的管轄權,對於北天竺的管理難免有些鬆懈。
當時的赤瑪倫年輕無權,也插不上話,只好將自己的想法默默埋在心底。如今,她身居吐蕃都護之位,對著李令月,總算是能夠將心中的想法吐露一二。
「既然是個好地方,自然就該好好將其把持住。」李令月道:「孤看了吐蕃的輿圖,整個恆河平原都在你們的掌控之中。恆河平原土壤肥沃,你們吐蕃先前的當權者卻不甚在意,當真令人惋惜。孤已向阿娘上表,請阿娘徵調一部分百姓來吐蕃進行耕種,吐蕃這邊也該派出一部分人,到北天竺地區進行耕種、屯兵。」
在王朝開疆擴土之後,想要將那部分疆域徹底占領,便需要將內地的百姓遷往邊疆,在邊疆處實行屯兵制。
對內,內地百姓不斷與邊疆百姓通婚,相互影響,相互融合,對外則共同迎敵。如此一來,經過數十年時間,才能真正地將那片土地納入到王朝的掌控之中。
當然,讓百姓背井離鄉來到邊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考慮到此時,大唐內部土地兼併情況已經相當嚴重,李令月的主要徵調目標是那些失去了土地的百姓。
她打算利用優惠政策來吸引部分百姓外遷,比如,自願從內地遷至邊關的百姓,十年內不收取任何賦稅,路上的一應花銷由朝廷來提供。若是耕種和作戰有功,這些人還會得到格外豐厚的嘉獎。
雖然李令月已經廢黜了農奴制,並儘可能將吐蕃地區普通百姓們的活力調動起來,但吐蕃地區地廣人稀,僅憑這些人的努力,還遠遠不夠。
當然,吐蕃地區缺乏的不僅是人力,更是專業的農業大才。邀請農業大才前來考察吐蕃以及恆河平原如今的情況,並對什麼地區該種植什麼作物進行細緻劃分,同樣也迫在眉睫。
當李令月將這些計劃說給赤瑪倫聽之後,赤瑪倫由衷地讚嘆道:「您果然是一位仁慈的主君,您將吐蕃納入到大唐的版圖中後,沒有一味想著怎麼從我們這裡得到資源,而是想著怎麼改善我們的生活。能有您這樣的主君,是我們吐蕃的幸運……」
她這話才出口,就被李令月以手指抵住了唇:「慎言,孤的阿娘,我大周的聖人才是這天底下唯一的主君!」
赤瑪倫像李令月請罪道:「是臣失言了。」
赤瑪倫離開後,李令月將手摁在眉心處揉了揉,一股難言的疲憊瀰漫在她心間。
連赤瑪倫都下意識覺得,李令月才是吐蕃真正的主人。她遠在長安城的阿娘,又會作何感想?
李令月從懷孕四五個月時離開長安到現在,已經快要兩年了。
在這兩年中,她與武皇只能靠著書信聯繫,她可以肯定,武皇身邊有人會挑撥離間。
縱使武皇對她頗為信任,又能經得起幾次這樣的挑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