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皇將兩個孩子攬到自己的身邊,對他們說道:「你們記住,我大周足夠強盛之時,倭國會是我大周最忠實的臣下和奴僕,一旦我大周稍稍露出些疲軟之態,就要當心倭國的反撲!」
她的目光漸漸變得犀利起來:「倭國可利用,而不可輕信。」
說起來,原本武皇是不怎麼將倭國放在眼裡的。
他們想隔著茫茫大海遠征倭國不容易,難道倭國想要在他們的地盤上搞事情就容易了麼?
是李令月再三向武皇強調,倭國雖小,對於此國卻不可輕忽,武皇這才開始仔細地翻看了這個國家的資料,以及倭國過去與中原王朝的交往記錄。
這一查看,自然就看出了一些端倪來。
而現在,這份警惕也被傳遞給了李晏和李清。
兩個孩子對於武皇說的這些話,雖然不能完全理解,他們卻努力將「重點」記了下來。
武皇見了兩個孩子歪頭沉思的模樣,看起來呆萌呆萌的,忍不住伸出手摸了摸他們的小腦袋。
「不過,這倭國的國力如今十分弱小,你們也不必太將這彈丸之地放在心上。倭國若是安安分分地不作妖,就由著他們去吧。」
「那我們到底是要重視倭國,還是不要重視倭國?」李清拉了拉武皇的袖子。
「總體來說不必將他們當回事兒,不過,在某些特殊時期,也需要謹防他們反咬我們一口。」
李清和李晏聽得似懂非懂,他們沒有繼續追問,只是默默將武皇的話記了下來。
李清曾經有過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經歷,不過,事實證明,有些事情,就不是現在的他們能夠理解的。就算問到底了也沒用,所以現在,李清已經不會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啦!
現在,她已經會寫好多字了,凡事遇到不明白的問題,她就拿個小本本記下來。就算她現在搞不懂,以後,她也總有一天會搞懂的。
李晏見了妹妹這副架勢,就猜到了她的想法。看樣子,他可以省點力氣了呢。
日後,他們總是在一處,既然李清把這個問題記下來了,他就不用記了。等李清弄明白了這個問題,他自然也就明白了。
「阿婆,倭國人真的很矮嗎?」李清又問。
「即使是倭國人中,也有個子高的。這次來我大周覲見的倭國使臣,個子不算矮。」
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倭國國王急於擺脫「矮人國」這一稱謂,又怎麼會派遣個頭矮的使臣出使大周呢?
此番來長安的使臣,都是天武天皇精挑細選的。
可惜,天武天皇將倭國個子最高的人擺在武皇面前,也沒能讓武皇為自己的國家賜下新的國名。
小孩子的興趣,總是一陣兒一陣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