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各地民眾的配合下,朝廷僅僅用了幾年時間,就解決了困擾他們已久的土地兼併問題。
武皇和李令月高興了,他們進一步削弱了世家大族帶來的威脅。百姓們高興了,他們得到了田地,將實惠攥在了手掌心中。
不高興的,也只有那些穿成了數百年的世家大族。這些世家大族歷經數個朝代,自認比朝廷還要尊貴些,沒想到武皇和李令月居然敢這樣對待他們,他們中的一些人,自然起了反心。
有些人才一動手,就被附近盯梢的百姓悄悄舉報給了朝廷,造反的計劃功敗垂成。
可也有人把持了當地的官府,與在官府當官的世家子沆瀣一氣,興兵造反。
百姓們都不肯支持世家,世家招募不到兵源,他們的造反規模往往十分有限,成不了氣候。
不過,各地造反的次數一多,也讓人煩不勝煩。
武皇殺了一批官員,罷免了一批官員,還有一些官員則是不肯再為武皇效力,主動請辭。
如此一來,武皇和李令月自然再度陷入了缺人的狀態。幸好朝廷興辦的學校中又有一批學子畢業了,他們被緊急招來頂上。
與此同時,武皇又開了一次恩科,招了一些人進來,這才勉強度過了用人荒。
李令月看著忙得焦頭爛額的武皇,不由出聲安慰道:「阿娘且放寬心。對於咱們來說,最艱難的時候,也就這麼幾年。等到咱們在百姓中遴選出了可用之才,往後,就徹底不必再看那些世家大族的臉色了。」
「他們還以為朝廷離了他們,就運轉不了呢,且等著看吧,沒有誰是離不開誰的!」
世家輪轉,王朝更迭,唯有那些在街道上、田埂邊忙忙碌碌的百姓亘古不變。
他們看似微不足道,卻憑他們的毅力和智慧一直存活了下來。無論經歷多少艱難險阻,他們會始終這樣生存下去。
李令月選擇與他們站在一道。
武皇聽了她的話,顯然也心有所感。她沉默了片刻,忽然間道:「你若是真想讓朕放寬心,不如多幫朕處理一些公務來得實在!」
李令月:嗯?嗯嗯嗯?她不是在安慰她家阿娘嗎?怎麼眨眼間,話題就轉到公務上了?
李令月:「阿娘,您的英明果決,是我萬萬不及的,這朝中的大事小事,自然要由您來做決斷!」
武皇斜睨了她一眼:「朕都一把年紀的人了,你還讓你的老母親頂在前頭幹活,不說幫朕分擔分擔,有你這麼做人女兒的麼?」
李令月立刻喊冤:「哪有?自打我回京城,幾乎替阿娘分擔了一半的政務了,阿娘還想怎麼樣啊?不管怎麼說,阿娘才是皇帝,我一個皇儲插手這麼多,都可以稱得上是僭越了!」
武皇:「你當朕不知道你是擔心僭越,還是想偷懶麼?你這般懶散,小心晏兒和清兒有樣學樣!」
李令月死鴨子嘴硬:「阿娘別瞎說,我哪裡懶散了?阿娘這般勤政,我這麼像我娘,當然是一切隨我娘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