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場的諸位官員想了想,也認可了李令月的提議。
有人自願帶著土地投奔他們大唐,對於他們而言是一件好事,但他們也不可能無限制地接收人和土地。既然如此,制定一定的規則和門檻,選擇性地接納部分外國百姓成為新唐人,就成了一個比較明智的選擇。
大唐官員們就規則的制定,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武皇與李令月則優哉游哉地在一旁看起了戲。
不管這些官員們吵成什麼樣,反正,她們只負責最後的把關。
在如何接收外國移民方面,外交部起到了極為重大的作用。外交部的女官們據理力爭、舌戰群雄的模樣,給武皇所倚重的心腹大臣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當這件事塵埃落定的時候,武皇的大臣們紛紛道:「如今的小娘子,可是越來越了不得了……誰要是小瞧了她們,定然是要吃虧的!」
這年的秋季,大唐總人口數量正式突破了八千萬大關,開始向著九千萬邁進。
與此同時,諸如蘇定方、劉仁軌之類的老將也站了出來,申請出兵高句麗。
「當初,隋煬帝三征高句麗,導致無數將士們客死他鄉。高句麗屢次詐降,又屢次反叛,在戰爭結束之後,更是將前隋將士們的屍骨做成了京觀,以此來炫耀他們的功績……」
「戰場上,敵對雙方相互廝殺,原本沒什麼可指摘之處。只是,將士們死後,他們的屍骨還要受到這樣的侮辱,終究讓人無法接受。高句麗這麼做,分明是將我們這些人的臉往地上踩!正因如此,我大唐太宗皇帝當初才會親征高句麗!可惜,我大唐雖然取得了戰爭的勝利,卻沒能攻滅高句麗。」
「如今,大周的強盛,更勝往昔的大唐。前隋士兵們的後人既然已經歸唐,我們與高句麗之間的恩怨,也該做個了結了!」
「臣請戰!」
「臣請戰!」
蘇定方與劉仁軌都是太宗時期的老臣了,如今他們身子骨雖然還算健朗,卻不知還能再領幾年兵。他們都盼著能親自完成太宗皇帝的遺願,將高句麗納入大唐的國土範圍。
換做是前些年,他們未必會提出這樣的要求。可現在,大唐有這樣的實力,有這樣的底氣去攻滅高句麗,為什麼不去做呢?
前隋的將士,也是他們的同胞,他們的亡魂需要得到安息。高句麗也需要為其屢次挑釁大唐的行為付出代價!
「聖人,臣亦請戰!」李令月越眾上前:「臣是大周皇儲,亦是聖人欽封的天策上將。為我華夏一雪前恥之事,臣義不容辭!請聖人成全!」
「不可!太女殿下身份貴重,怎能親臨險要之地?」有人立刻站出來組織。
李令月卻道:「當初太宗皇帝能以帝王之尊御駕親征,孤為何不可親臨高句麗?孤要親眼看著高句麗的政權覆滅!孤還要將高句麗的王抓回長安,讓他給聖人跳舞!」
一些老臣看著意氣風發的皇太女,不由有些欣慰。
能有一個如此肖似太宗皇帝的後輩,緊跟太宗皇帝的步伐,實乃大唐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