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猜得沒錯,李令月的這支海軍,的確遇到了億點點狀況。
李令月所率領的這支海軍剛剛出發沒多久,就遇到了一群海盜。
一些經驗不足的新兵認為這群海盜是單純來打劫他們的,李令月卻注意到,這群海盜的行動看似雜亂無章,實則訓練有素。
這絕對不是一群普通的海盜,多半是有人專程等在這裡伏擊他們!
李令月拿著望遠鏡對著對面的艦船端詳了一會兒,當她看到對面艦船上有人穿著木屐來回跑動時,對於對方的身份,她心裡也有了數。
又是倭國!
她就知道,倭國最愛搞這種小偷小摸的把戲!
依照倭國當權者的尿性,他們強大了就喜歡嘚瑟一波,被人揍懵了又會老實一陣兒。
別看歷史上的倭國對大唐那叫一個恭敬,可他們也不是最初就對大唐這般恭敬的。
倭國天皇在隋煬帝時期,都想著和大隋平起平坐了,大唐取代大隋之後,他們能老實嗎?這必然是不可能的。
事情還得從唐高宗李治派兵攻打百濟說起。倭國作為百濟的盟友,在接到百濟的求援信之後,便果斷派出水軍幫助百濟抗衡唐軍。
倭國覺得,作為一個島國,至少在海戰方面,他們對上大唐是有天然優勢的。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在白江口之戰中,倭國水軍幾乎被唐軍打得全軍覆沒。最終,百濟沒了,倭國還差點兒把自己也給搭上。
在見識過唐軍的強大之後,倭國才徹底對大唐做小伏低,又是稱臣納貢,又是派遣遣唐使到大唐學習,在大唐面前謙恭得不得了。
認了大唐做老大的倭國,好不容易得到大唐的許可更名為「日本」。隨後,他們還跟大唐的附屬國新羅爭起了頭號小弟的位置。
不過,這種恭敬顯然是有周期性的。「老師」一旦衰弱了,作為「學生」的日本就開始想著「以下克上」甚至「弒師」了。
明朝建立之後,倭寇之患幾乎貫穿了整個大明統治的時期。
到了清代,清政府為了與南明勢力對抗,大力發展水師。與此同時,日本的德川幕府也開始頒布鎖國令。在這雙重作用之下,清王朝統治的前期和中期,才沒有倭寇帶來的困擾。=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