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秋這才想到,王淑英好像和自己說過?可她覺得那就是客氣話而已。但看女兒態度認真,馮秋心有不甘的說,「慕西想的倒是挺周到。」
馮秋出身書香門第,家庭教育很是守舊,幼時雖然正值民國思想開放的時期,可卻是讀《女則》《女誡》、《烈女傳》這些長大的,骨子裡更加奉行出嫁從夫這些思想,而這也是她一直做的,她覺得女人就該傳宗接代,給夫家生個兒子,延續香火,要不然就枉為女人,會有對不起男人之類的想法。
雖然陳慕西曾在冉冉沒出生之前,和她說過自己的想法,可是,有些想法在她腦子裡是根深蒂固的存在,卻不是一時可以改變的。
現在女婿陳慕西上的是名校,辦的公司GG天天播,周圍的人沒誰是不知道三友公司的。
加上電視GG是陳慕西親自上陣,馮秋和人說起的時候,只要一提,老姐妹們就知道自己女婿不僅模樣好,能力強,還很能賺錢,自然收到不少艷羨的目光。
可是說起女兒家的孩子,馮秋就卡殼了,只有一個外孫女,沒有外孫,在大家眼裡,就等於給女兒女婿的婚姻畫上了一個顯而易見的隱患。
這種情況,如果自己女兒不給女婿生個兒子,女婿搞婚外情簡直就是分分鐘的事,還完全可以被大眾理解。
畢竟有錢有本事的男人,找個大房、二房、三房甚至四房也是人家靠自己人家該得的,如今又沒有兒子,以後家業沒人繼承,這種做法簡直不要太應該!
馮秋心裡是這樣覺得,雖然覺得這樣的男人不好,可心裡也認同、理解。
她卻恍然忘了自己女兒也是名校的高材生,有著被人們稱讚的才華,還有自己的店,收入完全可以養活自己還有不少富餘。
在這個時候,林舒雅是否優秀,是否願意,是否有自己要做的事,都不在考慮範圍內,除了她的外貌這個會因時間失去的優勢外,其他都不值一提。
這一場婚姻里,刨去其他,根本上只是金錢和美貌的交換,男人的金錢不會因時間消失,女人美貌卻是短暫的,而抓住金錢的法子,只能是生兒子。
性情、品位甚至是才華,對女人來說,都只是浮雲,而婚姻的對於女人,是憑藉美麗外貌獲取。當然,對於男人,除了錢權這個衡量標準,其他也是不被關注的。
雖然改革開放這兩年,媒體大講婦女解放、婦女能頂半邊天,街頭或是公園男人給女人打傘、背包的隨處可以見到,可是在馮秋心裡,婚姻里,男女的本質標籤從沒變過。
看馮秋面色有些不佳,林舒雅就又說道,「媽,就算我和慕西真的怎麼樣了,我有自己的工作,也完全可以養活自己,你根本不用擔心我太弱,照顧不了自己。
我不是纏繞在大樹上的藤蔓,我自己就是一棵樹的姿態,我和慕西的關係是平等的,可以互相交付信任和後背的,我不是依附於男人的小女人。
在我們的小家庭里,我對慕西的期待不是甩手掌柜般的有錢就好,慕西對我的期待也不是洗衣做飯生孩子,你完全是多想了,這段婚姻里,我根本不用惶惶然的取悅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