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理直氣壯是有理由的,魯國已經按照齊國的意志秘密殺掉了小公孫姜勉,這就已經足夠說明魯國的誠意了,一債抵一債,齊國還有什麼理由揪著往事不放呢?
在天下政局中,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盟友,只有永遠的利益。齊王於既然可以前腳和楚國眉來眼去,尋求庇護,後腳又召集諸國聯盟抗楚,那麼為什麼不能和魯國ldquo再續前緣rdquo呢?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姜於又看向坐在餚案之後的魯公,卻是一副低著頭的軟弱模樣,緊張的眼睛都不知該往哪裡放。
似乎是她思考太長時間了,她也確實沒想好該如何回應康季公的話,她不欲當場給出承諾,但也沒盤算好如何回答來做個過渡,歡樂的宴會一時間有些冷卻下來的意思。姜於微微皺了皺眉,如果這時候有第三方干預一下就好了。
她正這麼想著,耳邊忽然就響起了一道清冽的聲音:ldquo寡人年紀輕,見識少,還是頭一次瞧見,臣子替君王起來祝壽的呢helliphelliprdquo
姜於驚訝的朝旁邊看去,說話的是漢王樞。
只見劉樞手執玉杯,一副神色悠然的模樣,語氣似是單純的疑惑,又似是在指出康季公不合臣子之禮,她笑著繼續道:ldquohelliphellip可見魯公該是極為愛重康季公吧。rdquo
聽到後一句,魯公趕緊站起來,順著劉樞給他搭好的台階下來,ldquo這helliphellip確如漢王所說,孤之叔父乃魯國肱骨之臣。rdquo
魯公也提酒朝齊王於祝壽道:ldquo所以,這樽酒要共敬盟主,祝願盟主安康。rdquo
齊王於瞧了眼漢王,又瞧瞧魯公,立刻便心領神會,也站起來,笑著飲下了魯公和康季公祝壽的兩樽酒。
她願意喝這酒,就說明沒有一口拒絕康季公提出的問題,但也沒立刻答應下來。具體的決定需要回去之後,慢慢再做商榷。於是魯公與康季公也欣然回到了座位上。
宴會的氣氛又重新熱鬧起來,台下吹吹打打,台上觥籌交錯,各國的使團又輪番上演了好幾個節目,就連圍台而坐的各國大夫們也互相熟絡起來,談成了好幾碼生意。
齊王于于應酬間頻頻觀察著漢王樞的舉動,心中只覺得驚奇萬分,天下人都傳言漢王樞昏聵無智,色厲內荏,可連續兩天接觸下來,她卻覺得不像那麼回事。
這表明漢國王廷的水,可比旁人想像的要深啊。漢王也絕非什麼簡單角色。
第96章 鄄城之盟(3)
鄄城之盟(3)
在宴會氛圍的最高潮, 鄭國作為東道主推出了他們的節目:玉樹臨風的公冶長由舞姬們簇擁著步上台,執劍禮拜,朗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