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接著,馬蒂從口袋中取出一張照片,將它釘在了掛著的地圖上最中心的位置。
看著這張照片,學生們不由睜大了眼睛。
作者有話說:
註:節選自歌德《對月》
神秘學小貼士:
「……伊密利最知名也最獨具特色的異教傳統就是他們懸掛的沒有鈴錘的木風鈴,但是在傳說中,這些風鈴並非永遠不會響起的。根據小鎮本身的記載,木製風鈴會在月色明亮的夜間在一種白色的飛蛾出現的時候響起,這代表了亡靈將從地下返回,回到人間,那些雪白的飛蛾就是為他們引路的使者。關於飛蛾所隱含的神秘學原理與亡靈生物重返人間的理論猜測已經有很多著作對此做出過論述,本文中將不再做詳細闡述。我將試圖從一首豎琴詩歌的內容中解析這種風俗背後所代表的可能的含義。
本地的異教民謠《納爾多斯》中有這樣一段歌詞:『我凝視著百年不變的森林,我的現在是否真的存在,我的過去究竟是不是迷幻一場?風鈴似乎一直沒有響起,湖泊依舊清澈,田野永遠鬱鬱蔥蔥,可這是否是一種表象。我們的眼中看見翠綠、碧藍與燦爛的太陽,但它的內部卻是如同死亡一般的漆黑……(注)』
這首詩歌使用本地語言演唱,後又將其翻譯,在翻譯過程中並沒有體現出『森林』這個詞語不僅有這一個意象,將這個詞語拆開,前半部分含有水下的含義,後半部分則是在說月色下森林的光輝。它在本地話語裡表達了一種獨特的抽象概念,即從湖水之下觀望時,森林有一種熠熠生輝的美麗,它散發的美麗清輝是如此讓人心動。這是一個在人類社會中並不常見的視角,人類作為一種陸生生物很少會選擇從水面之下去觀察世界……
在任務的間歇,通過在當地的走訪與交流,我還發現了一個很少被人注意到的傳統,就連本地年輕人都已經快要遺忘它,這或許與現代信息科技的發展有關。這個傳統是……」
——節選自報告《伊密利異教風俗考》 蒂芙尼·諾斯特拉德馬斯
註:參考了一點德語民謠Ouwe war
評論我可能不能全看完,有時候也會漏過大家的問題,要是有特別重要的問題大家可以再說一次,我看見了合適的會回答~
最後,謝謝給我捉蟲捉bug的所有朋友!愛你們!(有時候我真的會很暈很粗心,給大家道歉……我這兩天也在自己捉蟲,儘量能捉完)
第187章 失蹤
插pter47
那張照片上的左半邊有著一個模糊的身影, 站在一條河道的淺淺的支流中,只有上半身露出水面,她棕金色的頭髮披散下來, 身著藍衣, 衣服設計獨特。而右半邊則是一個女士的正面照, 四十多歲,有著相同的衣服與發色。
馬蒂指著照片:「左側照片照於今年六月, 在一個遊客照片的角落裡被發現, 這也是我們目前掌握的最接近真相的線索。右側照片上的人是一位失蹤者, 希爾·烏思納,失蹤於四十年前。我初步認為, 照片上是同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