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那就負責守大門,過段時間我做個狗窩放在農場大門前。」
趙弋說的「大門」實際上就是之前修建馬場順便擴張農場時用圍欄圍起來的那部分,正對著大馬路,留了一個方便車出入的缺口,被稱作大門。
「老三性格比較合適,可以培養來牧羊,放牛也能方便找。」時枌說。
「嗯,老四留著當獵犬吧,總得有狗接班。」
「行,到時候我讓羅輝幫忙培養一下老三。」
聊著聊著就到了家,趙弋去把脫玉米粒的機器弄出來,準備脫玉米粒。
這個機器其實很簡單,一次只能放一根玉米,豎著進去,搖手柄,玉米粒就會被脫下來。
這個是比較簡單的,還得靠人手搖,其實效率不高,陽縣當然有更高端的自動脫玉米粒機器,只是要插電,時枌這裡沒有,才只能把這個老式的搬了過來。
不過她搬了兩台,兩個人一起搖就會快一些。
趙弋洗完碗就來脫玉米粒了。
玉米要曬乾才好脫,之前就已經曬過,干崩的玉米咬上去都牙疼。
時枌去把昨晚上的水桶表面的水倒掉,底部就是沉澱下來的紅薯澱粉,挖出來晾曬。
幾十斤紅薯實際上得到的澱粉也就十幾斤。
竹篾放到土窯上曬澱粉,時枌就去跟趙弋一起搖玉米。
看見棉花都被他拉出來平鋪曬好,時枌很是欣慰。
嘩啦啦的玉米粒散落一地。
昨天搓紅薯今天搖玉米,趙弋沉下心來慢慢干,一邊問她:「這些玉米我們吃嗎?」
時枌:「不是啊,硬邦邦的,我們吃不了,這些都是留著作飼料的。」
農村大部分都是用玉米餵雞,非常方便,玉米又比較容易種,放在地窖也比較好保存,每次只需要抓一把丟進去就行。
「哦,那它們要吃多少?」趙弋知道工具房裡堆的都是玉米。
「哎呀,吃不了多少的,這些到時候泡一泡也能餵豬。」
「那鵝呢?」
「它們也能吃,但是平時放出來吃草就夠了,除非冬天不需要專門餵飼料。」
「哦。」又學到了。
時枌養這些雞鴨鵝能幫忙消耗農場裡多餘的糧食跟菜,平時還能撿蛋吃,維持到現在已經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生態。
玉米依舊嘩啦啦,灑在地上。
這些現在不用管,等到時候一起收拾掃起來就行,反正是飼料,不是給人吃的,有點灰塵也沒什麼。
時枌有時候搖得手累了,就站起來活動活動胳膊,或者換一隻手繼續搖。
趙弋則是兩隻手換著來,都鍛鍊到位。
中途時枌再去拿耙子去翻棉花,保證它們曬得徹底、曬得均勻。
那麼多玉米今天是不可能全部搖完的,到了下午兩人手都麻了,就收拾玉米,裝袋收到工具房裡,再帶上水桶開車去田埂收地籠。
趁著太陽還沒落山,兩人下車去檢查收穫。
地籠里就扔了幾塊饅頭而已,結果收起來果然是沉甸甸的,幾乎有三分之一的地籠都是小龍蝦。
這東西沒人吃就容易泛濫。
因為實在太多,就只能連帶著地籠一起丟到水桶里,結果因為地籠下的太多,桶還不夠用,剩下的就用地籠裝著掛在車外,就這麼帶回去。
時枌看著這些龍蝦發愁,好幾十斤,她根本吃不完。
「送去羅輝家吧?」
「好。」
本來就順路,車開到羅輝家。
余裊連忙拒絕:「不用了,他們倆天天釣小龍蝦,我刷小龍蝦手都起皮了,你們吃吧!」
「……」
看余裊驚恐模樣,估計是被小龍蝦折磨的不輕。
他們就只能自己帶回去,然後……開始刷小龍蝦。
很快,時枌也厭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