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氏:ldquo果真。哪個少年人不曾這般過?rdquo
但蘭山君卻記得母親上輩子曾責備她,ldquo你的字鋒芒太過,等你什麼時候磨去了這股野心,便再跟我學其他的吧。rdquo
兩輩子,同一手字,竟因她回府之後的不同,也變得如此不同。
她深吸了一口氣,重新執筆,垂頭低眸,一筆一划的在紙上繼續抄寫太平經。
mdashmdash但如今這些都已經不太重要了。
朱氏卻被她剛剛眼眸里突然侵襲而來的悲戚弄得摸不著頭腦。但蘭山君一副虔誠抄寫太平經的架勢,她也不好在一邊打擾,便又去看小女兒。
恐是前陣子大雪著涼,蘭慧一直咳嗽不斷,現在才好一些。朱氏擔憂,ldquo往後可得看緊了你,一點涼都不能受。rdquo
蘭慧蹭進她的懷裡,好奇問,ldquo母親從六姐姐那裡來?六姐姐今日學的可好?rdquo
朱氏點頭,ldquo她真是一點就透,跟你一般聰慧。rdquo
只是helliphellip她猶豫道,ldquo就是太懂事了些,這般顯得,顯得有些helliphelliprdquo
蘭慧自小就跟母親要好,笑著道:ldquo母親,你跟我還有什麼不可說的?rdquo
朱氏就嘆息說:ldquo也沒什麼。只覺得,她太懂事反而顯得跟我們生疏了。rdquo
蘭慧不懂,卷著被子坐好,ldquo可是母親不是很喜歡六姐姐的懂事麼?她要是不懂事,母親又該煩惱了。rdquo
朱氏伸出食指點了點她的透,ldquo就你聰明!rdquo
她笑起來,ldquo也是,這才多久啊,怎麼可能一下子就親切起來?她懂事一些,我也少勞累一些。不然我怕是要勞心不斷。rdquo
結果這話一語成讖。沒幾天,蘭山君就惹了禍,讓她操心上了。
那日正好是臘月初十,連日陰雨綿綿的天終於放晴,鎮國公老夫人有了興致,便叫孫兒輩一塊去花園裡讀太平經。
這是她最喜歡做的事情。
她的兩個兒子都死在戰場上,丈夫和兒子回來又修道為兒子們祈福,她便也信了道mdashmdash她之前信佛的。
為了佛祖不怪,她在府里做了一場大法事,請白馬寺的方丈過來將佛像送走了。又辦了一場大法事,請了三清回來供奉,從此虔誠的跪拜,不敢有二心,更要全家老小也不能有二心。
家裡的小輩本就不多,三個少爺要去讀書,也不在府里。
於是,讀太平經的便只有蘭山君和剛剛病好的蘭慧,還有三少夫人。
過去的路上,三人碰見了,蘭慧小聲朝著三嫂嫂和六姐姐傳授經驗,ldquo一讀就是一整日,待會要向祖母求些好茶,不然喉嚨要冒煙。rdquo
三少夫人新嫁過來快四個月了,卻是第一次跟著一塊讀太平經。她笑著道:ldquo我從未讀過太平經,若是讀不好,祖母怕是會怪罪。rdquo
蘭慧安撫:ldquo不會的,祖母向來和善,只是虔誠得很,便勒令我們也虔誠起來。rdquo
而後又去看蘭山君,擔憂道:ldquo只是六姐姐helliphellip你讀的時候,怕是要遭罪。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