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壽命和體格的差別,造就了那些士兵的殘忍與默然,他們不認為與這些難民是同類人,甚至嫌惡他們的麻煩。
聶黛雨聽到這話後,猛然捏緊了手中長劍,深吸一口氣,「我們沒有那麼多士兵。」
沐子蕭當然知道,「難民里有。」
聶黛雨眼睛一亮,「子蕭可有辦法讓難民為我們所用?」
沐子蕭拉著聶黛雨走向書房,路上低聲道:「求人不如自救,要想要在行陵州里立足,我們一定要有我們的人,我們的兵,我們的權,唐家權柄的那三位叔叔,你給我說個準話,你覺得誰可以算得上我們的人?」
聶黛雨沉吟半響,「那三位叔叔,一個都算不上……若說性情,譚金耿直,到可以算得上半個人。」
「財權軍,若財能用半個,也算得上是個好消息。」沐子蕭走進書房內,大筆一揮,「我們需要一千擔的糧食,黛雨,你問那譚金要來,若他有所推脫,你就說三日後他小孫子的藥定能送到府上。」
說完,她看了一眼已經像是主人一般坐在書桌右側的應欒,「應欒,你將難民里的刺頭調查一番,看多少人能說得通話,能幫忙組織幹活的可以給一串銅板,把招工的消息傳出去,明日晌午在城門北有體力活可以做,一月一人給一斗糧,幹活的人還有好的待遇,親屬有病一律優先診治。」
應欒聽後挑了挑眉,猶豫片刻,最終點了點頭,「我需要換一套衣服。」
「那是當然。」
聶黛雨熱情插話道,「這小哥叫應欒是吧,一看就是有識之士,能被子蕭尋到,你的衣物住宿我這邊安排人包辦了,且放心。」
第44章 著手種地
饑荒最重要的就是解決吃的,沐子蕭需要人耕種,也需要田地。
一擔糧食等於100斤,給一個成年人一個月30斤口糧,省著吃點能活一家人。
一千擔糧食是十萬斤按理說可以夠慶安城的人所有人渡過寒冬,但救濟難民,哪怕是青壯年,一個月最多也只能救濟4000口人。
當然那一千擔糧食也絕不可能都給了幹活的青壯年,至少一半以上要維持原來的救濟,撥給老弱病殘,那這批隊伍能拉出兩千人,就算是有所收穫。
她可以用基地的改良種子,輔以紫金蕭催化,根據微克上報的數據,目前改良的品種在現在的土地天氣環境下還達不到豐收的水平,水稻、小麥、玉米一畝地最大的的產量能達到400斤,這對於大多數農戶已經算是天文數字了,但是時間不等人,它們的生長周期解決不了此時的燃眉之急。
他們研製的可以提高土地靈力的大豆,畝產最多可達到400斤,但是大豆的生產周期高達90天,甚至如今慶安城附近天氣數據來計算,可能會延長到110天。
目前沒有時間去種植這些品種,就算是紫金蕭也解決不了這種大面積的催化和縮短。
沐子蕭發現,事情繞來繞去,終究回歸到了土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