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發問,滿座的老人中,竟有幾十人舉手,爭著分享。
台上的男人故作驚喜狀,請出其中的五位,每人三分鐘。
這五個老人的自我介紹,個個背景不是退休的大學教授,就是醫生和公務員幹部。講述起來那是口才極好,一套一套的,極具渲染力,大意是把錢交給子女那就是的一個字——慘,依賴子女,不如自己理財,自己給自己養老,然後過渡到已經買了好幾年組織方的理財產品,年年高收益,還能入住高端養老機構做兜底。最後,都不忘感嘆自己的正確選擇,和感恩組織方。
原來組織方在推銷理財產品,高收益率,為老人們考慮的風險防控機制是,未來兌現收益時有兩種選擇,一種是現金回報,另一種是入住今天參觀過的養老機構,房費可做抵消。他們還在屏幕上展示了和養老機構簽訂的合同,蓋了雙方紅印。
台下很多老人心動了。
陶惠茹的手機響了,夏挽瀾又打過來了。她看了看台上的人,起身佝著背一步步移出了這排座位,想出去接上電話。
前後兩個門,都站著導遊,這後門就站著好幾個,和陶惠茹很熟的導遊小伙小張也在。他見陶惠茹拿著手機,擋住她,一臉關切:「惠姨,您怎麼了?」
「哦,我有電話,我出去回個電話,馬上回來。」
「惠姨,台上那領導正在講話,這中途出去吧,不大好,不大禮貌,還有啊,一會有特別重要的活動,您可別錯過,我建議您活動結束後再打。」這小張伸手撫了扶她的肩,語氣溫柔。
這時電話已掛斷,陶惠茹想了想,還是晚點回房間回電話算了,在小張呵護備至的陪同下,又回到了座位上。
此時台上的大屏幕上出現了大字呈現的15%、12%、10%三個級別的年收益率。
主持人的大意是,15%和12%的收益率產品不是人人能買得到的,先登記先得,當場簽合同和轉帳成交的先享。
聽到這,陶惠茹不是沒有疑慮,她對亞平說:「這麼高,能兌現嗎?」
亞平說:「我怎麼覺得現場就簽合同這太急了。」
不少人互相之間商量。這時陶惠茹聽到兩個坐她後面的人聊起。
「這個收益率我去年就搶到了,今年兌現了,後悔買少了。」一個知識分子模樣的老人說。
另一個說:「唉,我去年就是猶豫了,後來找他們買,他們就沒有了,不給買了。」
有人已走向舞台,興奮地說:「我要一個名額!」
陶惠茹看了一眼,是剛才上台做分享的那個退休幹部。緊跟著,又有幾人簇擁著上台。
「亞平,你買嗎?」
「我沒什麼錢,能活動的也就五萬塊左右。你買嗎?」
「我還蠻想買的。」陶惠茹動了念頭。
「我也想買一點。」另一個同行的老姐妹也心動了。
「買一點吧,15%吶!即使錢兌現不出,那養老機構總在那裡的嘛,跑不了的。有兜底的,擔心啥子呦!」後面有人出主意。
這一行來的三十來個老姐妹,商量一番,就有七、八來個想買了。陶惠茹想著離婚分的那五十萬,一直還沒去銀行存個定期,她想拿出來三十萬買一年的,一年下來幾萬的收益,很是吸引人。
已經在倒計時了,主持人在喊著鎖定最後的名額,這一下子幾十個老人全部擁了上去。
陶惠茹這邊排隊,又是簽合同,又是轉帳的,忙到晚上十多點才回到酒店房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