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仔細搜尋,他們在不止一個地方發現了失蹤的古董。
高檔裝修的酒店之中,前台的花瓶換成了前朝的花瓶,走廊的裝飾畫和牆角的工藝品仿品都變成了價值連城的真材實料。
如果是爛尾樓,古董就會顯得十分突兀,但這種地方……它們把自己當軟裝之後,甚至沒有人會特意去問一聲。
是的,每個古董都知道,自己很貴。
呆在看上去就很貴的地方,比呆在看上去破破爛爛的地方,保險許多。
被帶回去的古董……第二天又再次失蹤。
是的,它們跑了第二次。
哪怕第二次各國的博物館做了萬全的防備,它們還是跑了。
原本一些國家看到伊格蘭德等國的古董跑路還在開心,不久後,他們也體會到了同樣的心情。
意呆利博物館,清空。
文物在歌劇院找到大部分,其餘暫未搜尋到痕跡。
白熊博物館,清空。
文物在國會找到部分,在各個藝術家故居找到一部分。
尼羅博物館,清空。
有文物直接跑到金字塔蹲著,來來往往的遊客硬是沒發現金字塔門口忽然多了兩個獅身人面像。
大夏博物館,清空。
文物在朱宮找到一部分,它們從展覽廳跑到朱宮內部,毫無違和感,剩下的則是在中式裝修的各種飯店和會所。
搜尋古董文物的大活動在不為人知的時刻開展地轟轟烈烈。
整個過程和進展,大致概括一下,就是它逃,他追,他們都插翅難飛。
一些裝修讓文物進去毫無違和感的地方甚至收到了整改通知,讓各家老闆都覺得莫名其妙。
特別是通知的要求和內容。
清空店內所有除綠植外的所有裝飾品,包括且不限於壁掛牆飾、畫作、雕塑裝飾、工藝品、展覽架上的裝飾物以及展覽架本身。
通篇要求總結下來,就是不要留任何能放軟裝和裝飾品的地方。
最好連牆紙都撕了,踢腳線都拆掉。
當然,連硬裝都拆掉屬實有點離譜,他們也沒對此做硬性要求。
在各國都採取同一政策,真的下狠心捕捉逃走文物之後,所有裝修稍微上點檔次的地方都遭受了大清洗。
來這裡的顧客還以為店裡被洗劫過,問老闆,老闆只有滄桑又含蓄的笑容,只說是換一個裝修風格。
很顯然,在發現沒地方給自己藏身之後,文物們又再次改變思路。
它們蹲在了這些慘遭清洗的地方,暫時放置挪走裝飾品的倉庫里。
各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