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孩子開蒙一般在六七歲左右,白家五歲開蒙,已經算是早的了。當然也有四歲多就開始讀書的,不過這樣的例子很少。大部分都是七八歲左右開蒙,嘉順郡主的年紀已經到了要進學的時候。
宮裡女官雖不算緊缺,但穆尚宮一個一個挑過去,都覺得不合意。請外廷臣子的話,就得由聖人慢慢挑揀。
穆尚宮這樣想還有一個私心,嘉順郡主這時候開蒙,亦安這女官怎麼不得做個三年起步?到時候連帶著那位殿下也到了年紀。教一個也是教,教兩個不還是教?
在聖人一家子面前,所有人都得退出一射之地。
不出穆尚宮所料,這批卷子送到御前,聖人頭一個就讓撿出亦安的來看。
亦安的字跡中透著一股清逸,風流之中又不失穩重。聖人再細看內容,心裡再贊。
聖人撫著捲紙,對身旁的焦清一嘆,「文惠若在,必會喜歡這樣的文章。」文惠太子主持過幾次科舉,主考官定好名次後,文惠太子會再看一遍。
文惠太子在世時,最喜歡的文章風格便是如此。在水平差不多的情況下,似亦安這樣的卷子,都會略微提升一兩個名次。既不影響國家大計,也防止考官排下固定的名次。太子的喜好雖一直被學子揣摩,但終歸不算完全。便是有寫得一二分相似的,終究沒有亦安這般天然的靈氣。
畫虎不成反類犬,還有可能影響原本的名次。就連為官多年的大臣,對天家父子喜好的把握,也不敢說有十分。
總得來說,聖人父子最喜歡的還是有能力、會幹事、能潔身自好的官員。這種官員在聖人和先太子手裡,不僅會得到重用,俸祿、賞賜、宅第、土地田畝,這些都不會缺。聖人父子用實際行動告訴百官,只要肯實心用事,榮華富貴少不了的。
當然,在此之外,如果再略微有些才情,那自然更好。聖人早年還和大臣們詩詞相合過,白閣老作為親歷者,書房裡還掛著聖人御賜的題詩。
也正是這幅題詩,在白成文被彈劾那回,焦清過來取證時,才沒讓手下人把書架劈開,看看裡面有沒有暗格之類藏東西的地方。
焦清眼見聖人憶起舊人來,自家想起文惠太子,也不由心內哽咽。若文惠太子還在,聖人何須這般殫精竭慮。雖是如此,焦清仍道。
「太子已登仙境,還請聖人多為兩位殿下考慮。」這便是說的嘉順郡主與其弟。
聖人嘆口氣,又看了一遍亦安的卷子,慢慢道,「這樣的才學,便是作嘉順的傅母,也足夠了。」傅母並非只有年老無子的女子才能擔任,而何人能擔此重任,自然是要看聖人的心意。
作為郡主傅母,無疑會受到皇室優待。這對一般貴族女子而言,也是穩賺不賠的差事。
其實聖人更屬意亦安做曾孫的三母,即子師、慈母、保母。子師傳授學識,慈母教導品德,保母照顧生活。
不過這樣的話傾向性太過明顯,三母這樣的角色一般只會出現在太子和各王府世子身邊。如果亦安被任命為子師,朝中便會立刻催請聖人立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