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現在,姚靜已經坐到三品京兆的位置上,而彭氏兄長還留在工部,只是由主事升到員外郎,完全靠的年資,熬時間上去的。
虧姚夫人說得面不紅心不跳,仿佛她和彭氏是閨中密友,多麼要好一樣。
白家三夫人的長子似乎還未說親事?一眾夫人心里滾過幾回,均不以為意。白閣老再是首輔,白家再出了一位郡王妃,那和三房又有什麼關係?難道白閣老駕鶴後,白家三房還住在一處?
陸氏心里思量幾回,試探地說道,「這又有何難,過幾日我和三弟妹下帖子,請淑人過府一敘。」
「那感情好!我必帶禮登門。」姚夫人大大方方道。
有幾位夫人看著陸氏,心里在想,沒聽說白家大夫人是個大包大攬的性子啊?怎麼對隔房侄子侄女的婚事這樣上心?實在令人生疑。
單單這回,唯獨陸氏沒帶自家兒女過來。要麼就是已經說好了人家,不方便帶過來。萬一哪位夫人不知情,和陸氏開求娶的口,那大家豈不尷尬?
借著這話,姚淑人又和陸氏多說了幾句。
這便是陸氏此時提起此事的緣故。陸氏自那時候一直忙到月底,只把這事兒對婆婆顧老夫人說了,又給姚夫人去信說明緣由,家中實在太忙,騰不出手來。姚夫人回信表示理解。
等到四月里,安王又薨了。京兆尹負責京城治安,安王府還有一堆的姬妾,姚京兆忙得腳不沾地,這一回換姚夫人不能過府,且又沒收到陸氏邀約,不好擅自登門。
再怎麼說姚京兆也是實權的三品大員,為了和白家攀親便如此行事,難免會讓百官不齒。
這樣自損名聲的事,寧肯不和白家結親,姚京兆也是不會去做的。
所以陸氏把這件事放在心里思量過幾回,又和婆婆顧氏商量過,才在今天對彭氏說出來。
原因無它,陸氏也不想讓旁人說她這個做大嫂子的,一直插手三房的事。傳出去名聲好不好聽的先不提,也不怎麼體面啊。
今兒天時地利人和俱全,借著姚淑人的事,正好說一說亦謹的婚事。彭氏再怎麼對庶女不上心,可婚嫁這樣的大事,陳夫人又幾乎在一眾夫人面前挑明了。要是鬧個不好,她們這些誥命夫人還沒怎麼樣,兩位閣老先有隔閡了。
所以陸氏直白地這件事擺到彭氏面前,就是讓三弟妹思量清楚,可別到時候一口氣得罪兩位誥命夫人。自家再底蘊深厚,可也禁不起這樣折騰。
彭氏這回磕磕巴巴道,「我下帖子請姚淑人過府?這……」彭氏心里自然遲疑,因為她實在和姚夫人不熟。姚夫人說的那些,她自己都沒印象。
顧老夫人便嘆了口氣,「淑人如此誠心,咱們不請人過府一談,傳揚出去豈非惹人恥笑?家裡姑娘們還要不要嫁人?小子們還娶不娶親?」這話是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