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倒是要看看,孟昭如此推崇的孩子,究竟有幾斤幾兩。
唐公望目光一掃,看了一眼手邊的茶盞,笑道:「古有曹植七步成詩,既然定松稱你為當世奇才,不如你就以此茶為題,做一首拜師之詩如何?若奉得這一盞茶,老夫再論其他,可否?」
說著,便讓底下的婢女端了一盞新沏好的綠茶上來。
沈江霖與唐公望之間的距離,最多不過七步,這是切切實實拿他與曹植相比啊!
七步成詩,還指定題目,指定情景,就算沈江霖想作弊,做一回文抄公都不行。
作詩是要作的符合人設的,否則就算沈江霖「背」了一首名詩,那也只是徒惹麻煩。
情景不對,思想不對,與他的經歷更不相符,便是作了,文人不傻,他們又是一群專門在文字里摳字眼的人,要麼會認為他拿舊作充數,要麼拿他人之作抄襲。
到時候只會丟了名聲,故而以往看的那些影視劇中,突如其來背了一首詩,便得周遭讚揚,實在是太小看也太愚弄古人了。
便是上下五千年,唐詩宋詞攤開任他挑揀,此刻他也只能靠他自己。
孟昭面色微變,沒想到唐大人根本不按常理出牌,既不問江霖四書五經里的要義,也沒讓孟昭抓著機會展露一番江霖過目成誦之能,如此短的時間內做一首詩,古往今來,也就只有一個曹植了。
江霖可有此急才?
便是他這個中了進士的人,此刻也沒有任何底氣能七步成詩,還要作的唐大人滿意。
沈江霖從婢女手中接過茶盤,向著唐公望走去。
一步,兩步,三步。
四步,五步,六步。
第七步,沈江霖在唐公望面前站定,氣定神閒地望著唐公望,緩緩開口:
一盞穀雨水,二兩明前葉。
紅爐細火烹,綠葉杯中舞。
香飄千里外,捧茶至師前。
共飲三春景,慢品幾世緣。
吟完最後一句,沈江霖彎腰將茶盤託過頭頂,以恭敬的姿態,請唐公望喝茶。
孟昭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他既覺得沈江霖這首詩作的極好,又擔心唐公望打定了主意不收徒,打擊沈江霖的信心。
唐公望臉上的笑意更濃,熟悉唐公望的人知道,這才是他真正的高興了。
「好!好!好!茶好,詩更好!」
唐公望穩穩噹噹地將茶接了,飲了一口才放到了中間的几上,看向沈江霖的眼中充滿了欣賞之色。
這詩作的是他喝的明前龍井,既細細道來茶葉如何烹製,茶之形態,茶之味都描繪了出來,更是最後那一句「共飲三春景,慢品幾世緣。」打動了他。
赤子之心昭昭,小少年不僅詩作的好,胸中更有自信與從容,斷定自己以後能與他共飲三春景,處出一段師徒緣。
文人觀人,看其貌,觀其行,品其言。
沈江霖剛剛那一番從容不迫的姿態,胸有成竹的自信,確實折服了唐公望。
只是剛剛唐公望只是為了刁難人才出這樣的難題,並非誠心收徒,他也沒想到沈江霖這般出色,如今進退兩難的倒變成他了。
第45章
唐公望已有了春秋, 卸了官職後,想的是儘早落葉歸根,告老還鄉。
之所以還沒動身, 只不過是京中尚有些產業田地需要處理,說不得再過兩月, 就要出發離開京城。
所以剛剛他是確實沒有收徒之心,也是故意的為難人。
他打量沈江霖年紀尚小,就算有文采, 但是一個人重壓之下, 腦子總會一片空白,七步成詩如何能做到?=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