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她們這的習俗,人生大病好了後,家人就會做一碗紅糖臥蛋。
水青並沒有應聲,她不吃俗物。
許皎皎突然出聲道:「婆婆,你就給姐姐做,沒給我留一碗?」
許婆婆愣了愣,才回道:「皎皎也想吃?那我這就去做。」
許皎皎點頭,等許婆婆再次拿著材料離開,許皎皎端起水青身邊的碗三兩口吃了。
「我先出去了,等會許婆婆問起來,你就說你吃了,我們畢竟暫住她這裡。」
說完,許皎皎跟著出去,門外傳來許婆婆和許皎皎小聲的交談聲,許婆婆聲音聽起來很高興。
「終於醒了,你也能放下心了,沒有什麼比親人平安無事更好的了。」
「……是啊。」
在村里待久了,許皎皎也知道了發生在許婆婆的身上的事情。
許婆婆本有一個兒子,娶了個媳婦,媳婦身體不好,只生了個孫女,許婆婆雖然遺憾沒有孫子,但也沒有強求。
後來兒子,媳婦去鎮上的路上遭了意外,雙雙離開。
許婆婆只能一個人帶大孫女,好不容易孫女大了,嫁人了。
嫁給了同村的年輕人,算是村頭嫁到村尾,孫女很孝順,嫁出去也不忘照顧祖母。
但孫女肚子一直沒動靜,讓婆家頗有微詞,後來好不容易懷了,頭胎卻是個女兒。
便要繼續生,但又是好幾年沒懷上,期間,男方父母接連離世,到也不算難事,都活了五十年有餘,算是喜喪。
但聽說,兩人離世前都不忘拉著兒子的手,說著這輩子就是沒看見孫子。
日子本該這樣過下去,但孫婿上山,意外墜崖,孫女不久後也出了意外,上山時遇到了野獸,屍骨無存。
只剩下許小女一個小娃娃。
村里漸漸有了微詞,說這都是許婆婆造的孽,老而不死是為賊,是許婆婆活太久,吸了她兒孫的命。
這些人不懂詞句的真正意思,胡說時倒是說的有模有樣。
許婆婆一人養了三代人,養的身體沒了,田沒了,房沒了,東西也都沒了,和許小女兩人搭著土磚屋,住在村子邊緣。
然而第二天,水青就不見了。
許婆婆找到許皎皎問水青怎麼出去了。
「這人剛醒,怎麼就到處亂走,有事叫我,叫團團都行吶。」許婆婆念叨道。
團團是許小女的小名。
許皎皎只能出去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