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位大人,妾身一介婦人,不懂少府監內的那些事,只求二位大人幫我找到我家夫君啊!」
祝瀾連忙安慰讓楊夫人先不要著急,回家等候消息。
隨後祝瀾與司瀅二人回到少府監找到李祥,司瀅說出了自己的分析。
「看來是那庫吏周向榮時常早退,少府監內眾人心知肚明,卻礙於李監正的關係無人敢指責。
此時被那阿飛得知,便動了心思。他假意接近楊主簿夫婦,成為了楊家的小廝,獲取了楊氏夫婦的信任,甚至通過楊主簿摸清了周向榮的一些習慣。
昨日阿飛應當是通過某種途徑得知了周向榮晚上有酒局,料定他又會提前離開少府監,將鑰匙交給楊主簿保管。
於是阿飛在周向榮離開後來到少府監,聲稱有急事將楊主簿騙出。
之後發生之事……據我推測,應當是阿飛將楊主簿騙到了某處困住,接著自己偽裝成了楊主簿的模樣重新返回少府監,找到周向榮留下來的寶庫鑰匙,盜走了九曲明珠。」
李祥聞言瞪大了眼睛,怒道:
「如此輕易便讓賊人混了進來,那老胡是幹什麼吃的!」
「此事胡老頭雖有疏忽,但賊人心思縝密,的確令人防不勝防。」祝瀾沉聲說道,「關鍵就在那頂大檐帽。」
第417章 楊主簿的遭遇
「阿飛來尋楊主簿時,先是聲稱楊主簿家中出了急事,並且故意讓看門的胡老頭看到他手中拿著的那頂大檐帽。
楊主簿離開少府監後,阿飛扮成了他的模樣,並且戴上了那頂帽子重新返回——戴著那樣的大檐帽,低著頭,旁人很難看清真容。
胡老頭當時正在與旁人交涉新寶入庫一事,遠遠瞧見扮成楊主簿的阿飛匆匆返回少府監。
他先前見過那小廝手中的大檐帽,自然先入為主地以為那帽子是那拿給楊主簿的,此時再見到,下意識便認為是楊主簿回來了,故而未加阻攔。」
祝瀾說罷看向司瀅,司瀅對她微微頷首,極為認同。
「所以那九曲明珠現在是在那賊人阿飛手中?」李祥立刻問。
身為監正,比起案情原委,他更關心那丟失的寶物現在何處。
司瀅正要說話,又有手下來稟報新的線索。
「大人,方才咱們前腳剛從楊家離開,楊夫人便收到了一張無名字條,字條上面說……楊主簿就在平康巷那間廢棄的磨坊里!」
……
平康巷。
廢棄已久的木門被大理寺幾名差役一腳踹開,司瀅一手握刀,率先沖了進去,祝瀾緊隨其後。
「這裡有人!」
一名差役眼眼尖地指著磨盤後面叫道。
祝瀾與司瀅立刻上前查看,待看清磨盤後面之人時,祝瀾下意識別過臉去。
一個中年男人被扒光了衣服,正躺在一堆乾草上,渾身被縛,嘴裡還塞著一團破布。
見到有人來,他兩眼放光,嗚嗚咽咽地在地上扭動起來。
司瀅見狀倒是比祝瀾鎮靜幾分,先打量了一下那人,接著讓手下給他鬆綁,又扔了兩套衣裳。
「李監正,你來看看,此人可是監內楊主簿?」祝瀾向跟過來的李祥問道。
李祥上前幾步,看清那人的臉後連連點頭,確認這便是失蹤一夜的楊主簿。
……
半個時辰後,楊主簿被帶回大理寺問話。
關於小廝阿飛之事,楊主簿的說辭與祝瀾和司瀅二人推測的基本無差。
「阿飛說家中出了十萬火急之事,我便與他連忙往家裡趕。
途徑平康巷那間廢棄的磨坊,阿飛跟我說他對這裡很熟,磨坊有個後門,穿過去便是一條近路。
我當時心中焦急,未及細思便隨他進了那磨坊,接著就被人打暈在地。醒來後沒過多久,就見到你們幾位大人了。」
聽罷楊主簿的敘述,李祥站起身對祝瀾二人拱手道:
「不愧是中丞大人還有大理寺巡捕,方才一番推論竟與事實相差無二,實在厲害!
二位大人能力出眾,想來為我少府監尋回失竊的九曲明珠,必然也不在話下吧?」
祝瀾沒有說話,司瀅對李祥不卑不亢地道:
「捕賊緝兇乃是大理寺職責所在,下官自當盡力。」
司瀅帶著手下準備去尋找阿飛的下落。
祝瀾也正要離開,卻忽然聽得身後的李祥道:
「中丞留步。」
此時只剩下祝瀾與李祥二人,李祥快步走到她身邊,壓低聲音,笑了笑說道:
「祝中丞,聽聞犬子先前與您之間有些誤會,此事本官也是最近才得知。=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