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部侍郎立刻道:「陛下,雲州亦是邊境,駐軍決不能動!失了澹州事小,一旦雲州城內空虛,鎮北王突然撤圍轉而攻打雲州,則朝廷危矣!」
就在此時,又有一道聲音響起:
「啟稟陛下!澹州又傳來緊急軍報!」
燕修雲立刻站起身,「說!」
「西北連日高溫,澹州城內三處糧倉夜裡起火,倉內糧食被焚。
如今澹州城內的糧食,支撐不到兩個月了……知府王有涯請求朝廷速速發兵以及糧草支援!」
「隴右的援軍到了嗎!?」
「隴右到澹州之間有一座小遙山,易守難攻,鎮北王派出十二驍衛和三萬人馬提前占據了關卡,隴右大軍被堵在路上,一時到不了澹州!」
燕修雲臉色難看,卻並未慌亂,很快做出決斷:
「著戶部徵調京城、江州糧食三萬石運往西北。
另,鎮北王受朝廷深恩,不思報國,盤踞北疆擁兵自重。
現命翰林院即刻著手,起草討賊文書,布告天下,詳述逆賊鎮北王及其親眷之罪狀。
同時,亦要彰顯朝廷平叛之意,號召天下有識之士,誅滅亂賊,以正國法!」
燕修雲說罷,大殿之上卻無人應聲。
他微微皺眉,目光落在身為翰林院學正的祝青岩身上,面露不悅。
「祝愛卿,朕的話你沒聽到嗎?」
祝青岩走出隊列,卻雙眉緊蹙,與平日的從容神色大相逕庭。
她跪在殿中,抬眸帶著幾分懇求道:
「啟稟陛下,鎮北王狼子野心,可寧月郡主對朝廷忠心耿耿,絕不會跟隨其父叛亂……」
一旁有大臣冷笑道:
「祝學正憑什麼說這話?有其父必有其女,那寧月郡主是鎮北王一手調教出來的,她爹謀反,她當然有份!」
眾臣皆義憤填膺地附和起來:
「微臣早就說過說,此女不除,日後必成大患!」
「不管她做了什麼,鎮北王謀逆,就是抄家滅門之罪,她死有餘辜!」
燕修雲的目光落在祝青岩身上,不快之意已經溢於言表。
祝青岩知道自己再說下去可能會觸怒天子,但她不得不說!
「陛下。」
祝青岩挺直了脊樑,仰目望著燕修雲,眼中光芒閃動,無比堅定。
「寧月郡主生性率直剛烈不喜權術,而鎮北王苦心孤詣多年,深知她的秉性與弱點,處處設下巧計蒙蔽於她。
郡主身處局中,又豈會對自己的親生父親設防?
可但微臣敢以性命擔保,她對朝廷和陛下從無二心!
還有……請陛下試想,先帝乃是何等英明之人?當年既早早看出陛下乃是大梁真正的仁德之主,又豈會看不透寧月郡主?」
祝青岩說著,看向身邊方才義憤填膺的幾名大臣,問道:
「先帝早知鎮北王有不臣之心,卻格外器重寧月郡主。
你們如今說她也是反賊,言下之意,難道是先帝糊塗嗎?」
此言一出,那些大臣立刻變了臉色,趕忙跪了下來,對燕修雲解釋自己絕無此意,一邊在心中暗罵祝青岩。
她這番話實在太厲害,「不敬先帝」這頂大帽子扣下來,誰接得住!?
燕修雲的臉色有些陰晴不定。
他思量許久,看向送來軍報之人,沉聲問道:
「圍困澹州的大軍之中,可曾看到寧月郡主?」
那人答曰不曾看見。
祝青岩看到了希望,立刻道:
「陛下,微臣數年前曾奉命去過北疆,對西北情況有些了解,亦與寧月郡主是舊識。
微臣願請命,親自押運糧草軍餉前往西北,勸寧月郡主歸降!」
朝上有人道:
「祝學正說得輕巧,她若不降,你又貽誤了軍機,該當如何?」
祝青岩抬眸,見燕修雲也正在用審視的目光望著自己,索性道:
「微臣願立軍令狀!
若不能勸降寧月郡主,微臣便戰死北疆,絕不回朝!」
話說到這份上,終於沒有人再提出質疑。
畢竟寧月郡主威名赫赫,戰功無數,是百年難得一見的猛將。
有這樣的對手,對大梁絕不是一件好事。
若祝青岩真的有本事能勸她歸降,哪怕只有一線希望,也值得試試。
燕修雲在心中斟酌之後,最終同意了祝青岩的請求。=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