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責操作火炮的,都是祝青岩從京城帶來的經過專門訓練的炮手,也只有他們知道如何操作。
可誰知龍不欺還沒有下令點火,「萬鈞」竟然自己爆炸了!
離得最近的四名炮手也被頃刻間炸得支離破碎,其他人則是傷勢有輕有重。
「不對,萬鈞明明還沒有到達使用上限,怎麼會自己炸了……」
祝青岩喃喃自語片刻,奈何她與龍不欺都不懂火炮的製造,無論如何也想不出頭緒。
龍不欺的臉色十分難看。
「使君,咱們一共只有三門火炮。
天威使用次數已盡,如今萬鈞也毀了。
就只剩下神御還能用五次……」
五發炮彈,若真臨陣禦敵,根本不夠用。
鎮北王比狐狸還精,上過一次當,怎麼可能再騙他第二次?
祝青岩強迫自己冷靜下來。
萬鈞雖然毀了,但好在鎮北王並不知道自己這邊的真實狀況。
方才自己那番虛張聲勢,鎮北王雖未全信,卻也定然有所忌憚。
短期之內,他應該不敢冒險舉大兵來犯。
祝青岩思量一陣,讓龍不欺先帶人返回青石關內再說,並叮囑他將那一地的碎鐵塊帶上。
「這都炸成這樣了,還拾回去幹啥……」龍不欺不解。
祝青岩只讓他照做。
雖然她不明白這火炮製造的門道,但無論如何,她覺得這火炮殘骸也不能讓敵人撿了去。
……
青石關的情況尚未傳回京城,但燕修雲已經得到了澹州失守的消息。
一時間,朝野震動。
澹州失守,一旦鎮北王再打下東邊的青石關和雲州,京城門戶大開,社稷危矣。
燕修雲立刻召集群臣,宣布了一個驚天決定——
集結京城守軍,御駕親征!
此言一出,立刻遭到一眾大臣反對。
兵部尚書第一個站出來道:
「陛下,京城駐軍加起來也不過三萬之眾,馳援西北不過是杯水車薪。
更何況邊疆遙遠,且戰場之上,箭矢無眼。您若有個萬一,國家將何以安定?社稷將何以託付?請陛下以大局為重,收回成命。」
群臣立即附和:
「請陛下收回成命!」
燕修雲卻大手一揮,沉聲道:
「如今朝廷與鎮北王交鋒,首戰便失利丟了澹州,邊關人心惶惶,百姓夜不安寐。
京城駐軍雖只有三萬,卻唯有天子御駕親征,與將士共進退,方可穩定軍心、安撫百姓。
朕不做失地天子,先帝留下的疆土,一草一木都不可拱手讓人!
朕意已決,何人再敢勸阻,廷杖二十!」
燕修雲此言一出,群臣頓時噤聲,垂著腦袋面面相覷。
最後還是年近七旬的太傅徐成業顫巍巍站出來道:
「既然陛下聖意已決,那老臣冒死,敢問陛下如何安排朝中之事?
當今太子殿下年幼,須得有人輔政,否則後方一亂,前線更不得安寧。」
燕修雲點點頭,說道:
「朕也有意安設輔政大臣,諸位愛卿可有推薦的人選?」
徐太傅想了想道:「老臣以為,可召回前任翰林院學正董業。董老德高望重,頗有治國才學,可當此任。」
此言一出,立刻有李氏的支持者不樂意了,站出來道:
「董老德高望重是不假,可他出身翰林,如何懂得前線之事,更別說糧草調度、軍需儲備這些了,只怕關鍵時候指望不上。
陛下,微臣認為衛國公李烈堪當此重任。衛國公對皇室忠心耿耿,又隨先帝上過戰場。由他輔政,定能使後方安穩,前線無憂。」
「衛國公只曉得打仗,若論起內政,只怕還差得遠!」
「那也總比一個紙上談兵的酸腐文人要強!」
趙思成如今做到了工部侍郎,自然有參政之權。
他神情有些猶豫,看了一眼站在自己身前的工部尚書。
尚書大人沒有開口,自己貿然諫言似乎有些不妥。
最重要的是眼下情形,一旦被皇帝認為是參與黨爭之人,自己說的話只怕會適得其反。
趙思成思量再三,決定還是保持沉默。
群臣們眼看越吵越烈,若非礙著身份,只怕就要擼袖子干架了。
燕修雲聽著他們吵吵嚷嚷,吵來吵去無非就是從董、李二姓之中推舉出一人輔政,頓時覺得心煩意亂。
那些聒噪之聲在他耳邊逐漸模糊,他腦海中浮現出一個纖瘦卻從來挺拔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