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頁(2 / 2)

他聽聞四鬼出現的消息, 激動的跑過來打聽詳情, 然後便開始滿大彎口鄉的找那四鬼。

百姓們雖然好奇龐公的所作所為,但他神叨叨的話誰也聽不懂, 跟著龐公的人也漸漸散了。

雖然大彎口鄉外有水霧瀰漫,誰也不敢嘗試離開, 但都是本地白星,家在這裡,地也在這裡, 吃穿用度暫時都是不愁的。

陸續下了幾場雨, 曾再洪水那晚蔓進屋裡的水位反而降了下去,而地里的莊稼並未被淹死,水褪丶去後竟比之前長得更壯。

百姓們熱火朝天的繼續過日子, 很快就覺出好來了。

都說天高皇帝遠,大彎口鄉本也是個好山好水的好地方,可畢竟歸朝廷管束, 該交的賦稅,每年從各家抽出的徭役,都是少不了的。

就說這發洪水吧,往年倒口子, 縣太爺就會指揮著百姓去修堤壩,這種事除了能吃到免費發放的乾糧,一分錢都沒有,年年不僅有被水災禍害的人家,還有冒雨修堤壩被沖走的人命。

如今堤壩沒了,自然也不用去修了,而百姓們看著地里長好的莊稼,越來越多的覺得要是外面的霧一直不散多好。

等莊稼成熟,割下來或賣錢或留吃,總之全是自家的,才有不用叫四成上去做稅了。

前任知縣還算清明,本朝稅收三成,百姓們交糧食只稍稍刁難,頂多交四成就可以了,聽說其他縣,有不少交到五成還多的哩。

百姓們不喜歡朝廷收稅征徭役,並不是不喜歡有人給做主。

如今沒了官府的管束,好人老老實實過日子,性子懷些的人便放肆起來。

大大小小鬧了幾次事,百姓們聚集在一起商量這樣下去不行,也不知道周邊的水霧什麼時候能散,得推舉出個大家都信得過的人來專門坐堂,懲惡揚善。

不過人可不是好推舉的,這家說一人,那家說一人,還誰都不服誰。

大彎口鄉延綿百里,約莫十萬人家,怎麼可能彼此都認識,這片白星認為德高望重的,那片百姓卻不忍得。

商量數日勉強找出了幾個大多數百姓都滿意的人選,個頂個都稱得上的年長輩大,德高望重。

可百姓們派出代表一一找去,被推舉的人反而不願意。

有的覺得這事吃力不討好,又不是朝廷任命,萬一哪點做的不好了,百姓再集結著來推翻,就丟大人了。

也有的如龐鐵錚這般,不願沾權碰利,若干了這差事,平日就無閒暇估計其他,吃穿用度全靠百姓供給,長此以往怎麼能行。

還有自覺年老體衰,有心無力的。

眼看著諾大的大彎口鄉,竟無一人能當此職,忽地有人提出了一個人。

榮家的榮四爺。

立即有人說榮家人不行,可喊了幾聲後,都逐漸安靜得下來。

如此想來,榮四爺的確是最合適的人。

榮家的事已經過去這麼久了,當年榮四爺還是個孩子,其實與他並無關係。

榮家是大彎口鄉最大的地主,若榮家人來出面,誰也不用擔心有人買通榮家,徇私枉法。

並且榮四爺還曾在縣衙當師爺,對律例賞罰定是比尋常人了解很多的。

最重要的還是榮四爺這個人,只要與他相處過的,無一不在背後說他的好。

只是榮家在大彎口鄉局面尷尬,始終沒有人敢當第一個去接納榮家的人。

如今倒正是好時機。

榮繼玉回到大彎口鄉時,榮四爺已經在坊街上充作衙門的堂上當值了三天。

榮三爺提起百姓們對榮四爺的熱愛,語氣既自豪又夾雜著酸意。

多年來榮家最出挑的就是榮三爺,出門應酬,迎來送往,哪個不是他來出面,其落差可想而知。

不過這也並不影響榮三爺真心為弟弟高興,只是他自己酸,嘴上也不放過別人,時不時的挖苦挖苦榮老爺子和榮大爺。

有了大彎口鄉百姓們對榮家的接納,再加上榮繼玉帶來了知縣已死的消息

榮老爺子和榮大爺的心病全在當年的事,此時終於把意識到,一切也應該過去了。

聽到榮三爺擠兌的話,榮老爺子和榮大爺也並不生氣。

榮繼玉與榮家人分離這麼久,再回來的他比這裡的任何人都更清楚的感受到榮家的改變。

是他從小到大未曾感受過的輕鬆氛圍。

榮繼玉和家人在一起也並未忘記薛厄交給他的事。

榮孟氏不放心他剛回家就要出門,幸好榮三爺給榮繼玉撐腰,榮繼玉再三保證會照顧好自己,終於能從家裡離開。

榮繼玉回到大彎口鄉後,身體又好了大半,上船時還只是勉強能行走的他,此時竟變得腳步輕快,走了許久也絲毫不知疲憊。=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

最新小说: 不做炮灰,我是路人甲 被前世仇家倒追了 快穿年代文的那些年 快穿:睜眼就是修羅場 快穿之食味 驚鸞[重生] 笨蛋美人逃婚後 鹹魚她只想吃瓜看戲 在臨安把小酒樓做大做強[美食] 物種不同怎麼談戀愛[快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