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頁(2 / 2)

何四姐轉身去辦事,周疏寧則出門去上朝。

這幾天長孫清明終於定下了他這翰林院大學士的品級,是正三品。

一般進士考出來,最高也就封個六品,但由於朝廷近期實在缺人,而且翰林院又是最新增設的,還是在周疏寧的建議下增設的,只能由他來牽頭管理。

眾臣對於周疏寧一入朝便被封為三品要員是頗有意見的,尤其是御史大夫為首的文官團隊,尤其看不慣周疏寧這個後來者。

御史大夫乃三公之一,因其地位尊崇,一般都是由皇親國戚擔任。

雖然本朝御史大夫的地位並不高於丞相,卻由於他超然的地位,被賦予了彈劾其他三公的特權,除了盧相邦,整個朝野中的文官可以說唯他馬首是瞻。

聽說翰林院大學士被定為正三品後,他第一個出來反對:「雖說狀元是人才,但直接封為正三品未免過了。太子殿下,老臣建議,還是讓狀元郎從六品逐一上升調級為好。」

長孫清明故意和稀泥:「哦?御史大人這麼認為嗎?那麼其他大人覺得呢?」

朝堂之上,以御史為首的幾名文臣齊聲道:「臣等附議!」

長孫清明點了點頭:「倒也在合理範圍內,但是御史大人忽略了一點。翰林院初初成立,正是需要組建的時候。除了周大人,好像沒有人更了解翰林院的結構吧?」

眾大人面面相覷,御史大人卻仍不相讓:「周大人直封三品屬實不妥,我朝自建朝以來,文官除非有大功,或於朝野,於民於史書有大的貢獻,否則只能從六品或正七品開始升遷。就連吳大人的嫡孫小吳大人都只封了從六品,周大人何德何能,可直任三品?」

長孫清明剛要開口,卻聽到一個聲如洪鐘的老者開口道:「關於周大學士,老臣有本要奏。」

長孫清明聽到這個聲音就頭疼,雖然這位老大人品級不高,而且只是負責印刷等事宜,卻一直是朝中有名的刺兒頭。

周疏寧吐槽過他很多次,說這個老頑固食古不化,守著一畝三分田,很多改革都在他這裡踢到了鐵板。

只要他一開口,周疏寧的事又要起波瀾,他卻也不得不聽老頭兒把話說完,便道:「林大人請講。」

林大人出列,氣勢十足的說道:「老臣奏請,請史官為周疏寧周大人寫上一筆。」

此言一出,滿朝文武鴉雀無聲,就連周疏寧都呆愣在當場,心想林大人葫蘆里這是賣的什麼藥?

便聽林大人又說道:「周大人改進印刷術有功,且是大功,於國於民於朝野,均有受益。此功可記錄於史書,供後世子孫讚揚。」

第338章 誰他娘的跟你客氣了

長孫清明本想制止事態繼續發展下去,一聽林大人這麼說,眼神中立刻露出了些許的鼓勵,示意林大人繼續。

林大人朝長孫清明一揖,繼續開口道:「周大人將原先的雕板印刷改良為活字印刷,把每個單字燒制出來,以單字組成印板。原本印刷一本書需要三天到三年不等,如今最少幾個時辰便能印刷出來。」

林大人長嘆一聲:「可憐我年過半百,仍然守著一畝三分地,還振振有詞不肯承認年輕人的頭腦。直至前幾天被親眼目睹的情況打臉,這幾天更是在親身的操作中領略到了活字印刷的魅力。甚至官府文書,聖上口諭,太子殿下金令,全都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印刷出來,不再需要師爺一張一張抄錄。非但大大的節省了人力,印刷出來的字體也更清晰明了,更能將上意傳達給百姓。臣以為,此壯舉,堪入史冊。」

長孫清明此刻也是戲精附體,眼露精光般的問道:「哦?竟有此事?林大人所述可屬實?」

林大人拱手道:「千真萬確,翰林院一應編修,編纂,學士均可為證。」

長孫清明滿意的點了點頭:「很好,如此壯舉,確實該當嘉獎。」

周疏寧在旁邊眼觀鼻鼻觀心,內心卻開始吐槽:我當時去燒字還是你親自陪我過去的,現在假裝不知道是吧?

不過林大人的行為倒是讓他有些意外了,這老頭兒在翰林院印場對他橫挑鼻子豎挑眼,今天卻主動提出讓他在史書上留一筆,可見老頭兒不是針對他,只是熱愛著印刷這份事業罷了。

長孫清明還在文武百官面前演聊齋,轉頭對盧相邦道:「相邦大人覺得呢?」

盧相邦卻對那個活字印刷更感興趣,問道:「林大人所說的活字印刷,改日可否展示給我看看?」

林大人朝他行了個禮,恭敬道:「自然,相邦大人想必更為了解印刷術。您早年也是從印工上去的,知道印一本書有多麼不容易。」

這話也就林大人仗著年紀大敢說,相邦大人雖然學富五車,卻也出身寒微,也是從基層做上來的。

好在盧相邦和林大人同輩,並不在意他揭自己的老底兒,反而贊同的點了點頭:「的確,當初我為了印那本《說文解字》,光雕板雕了快一年。中間雕工老母過世,又換了一個雕工。但這雕工卻不是那麼好找的,我當初為此,也是頗耗費了些精力。既然有那麼好用的活字印刷,我也想見識一下。若真像林大人所說的那樣,那確實值得在史書上留一筆。」

最新小说: 因果缠(又名徒儿真棒)师徒np 傀儡 尝试减压的肉短篇(可能有中篇) 小千岁 糟糕!新买的机器人和哥哥共感了(骨科1v1) 系统每天都强制我H! 我在無限世界修機械美人 大鐵匠與豆腐娘 主母愛誰當!紈絝夫君為我掙誥命 小巷日常[八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