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呢?」雷明覺得她天真,「誰規定勤勞能致富,笨蛋就該受苦?以前地主不用幹活就能收租,農民累死還吃不飽飯。」
「那是以前。」
「現在也是。」雷明不客氣地道,「你外公村裡有靠鐵路出去做買賣的,也有在家抽菸賭博的,陳家村有我這樣吃了上頓沒下頓的,也有富足得一家能養活十家的,你能說誰懶誰笨?」
羅慧沒法回答他的問題,但隱隱聽出他的不忿:「所以你的意思是,不管是以前還是現在,靠機會的是一批,靠自己的是一批,指望路通過來不如去找路……但是這樣很難啊。」她像在自言自語,「不過難也沒辦法,誰不難呢?我家還有好多債沒還。」
雷明沒接茬,轉而看了眼江對岸的廠區。這些工廠是嵐山縣打通的路,可對他們這些離得遠的人照例哪哪不通。他告訴羅慧:「這些電不是給我們用的,是給城市裡的人用的。」
「為什麼?」羅慧不明,「為什麼不在市里建?」
「因為有污染。」
「污染什麼。」
「水和空氣。」
嵐山縣有山有江,有以前開商埠積累的錢,所以造得起也耗得起,但十年二十年後呢?雷明說:「等空氣和水土污染得差不多了,國營的廠可以去別處開,國營的鐵路可以往別處修,這裡保不齊就要被拋棄。」
羅慧忙問:「那怎麼辦?」
「什麼怎麼辦,該賺的錢賺了,該吃的虧就得吃,哪有平白無故的扶持。」
羅慧陷入思索:「可起碼現在是有錢的,用現在賺的把廠建好,以後的污染不就變少了嗎?」
「誰有這本事。」
「……」
「那就去外面請有本事的人。」
雷明似乎覺得這話很傻,輕聲笑了:「你以為什麼是本事,把錢裝兜里才算最大的本事。再說了,即便棉紡廠和冶煉廠倒閉了,倒霉的也是工人,廠長該怎麼快活還怎麼快活。」
羅慧愈發迷惑:「國營的廠也會倒閉嗎?」
「以前不一定,以後不賺錢就會倒閉。」雷明想起陳江華掛在嘴邊好幾年的改革開放,想起修車老頭那台破收音機里的橫向經濟,想起胡文海乾活時閒聊的不知從哪傳過來的八卦,「當然了,鬼知道是不賺錢還是錢被貪了,公家的東西誰去管呢?」=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