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無聊。
他沒有戀愛需求。
他弄錯了,從一開始就弄錯了。「談戀愛」是行為,「喜歡」是情感,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東西。
他對葉垠的是「喜歡」,是情感。
他先有了情感,他喜歡、享受著葉垠的陪伴,貪戀著葉垠身上的安全感,和沒有血緣但存在的「家人的溫度」。
他喜歡和葉垠待在一起。喜歡把手環在葉垠的腰上,喜歡把頭埋在葉垠頸窩裡,喜歡葉垠的手摸他的頭,誇他「好乖」。
喜歡那種窩在葉垠懷裡就可以放空大腦,什麼都不用想,因為知道葉垠會把一切都處理好的安心感。
喜歡遇到問題和疑惑可以和葉垠傾訴,無論什麼都會被認真傾聽,喜歡在葉垠的指引下清晰感覺到自己成長的感覺。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不能和前者相比的,葉垠對他毫不吝嗇的物質供給。
或許不該將責任全部推到人性的貪婪上。他對葉垠的貪心是後天形成的,葉垠給他的東西實在是太讓人上癮了。
葉垠太好太好了。他捨不得,沒辦法想像葉垠離開他會是什麼樣的。他不敢想葉垠懷裡擁著其他的人會是怎麼樣的場景。
一想到葉垠之後會和其他的人組建家庭,會和陌生的人進行親密的舉動,會有新的人會分走葉垠的關心和關愛,他的心臟就像被攥碎了一樣的疼,疼的整個人都要瘋了。
有些時候他甚至會嫉妒以前的自己,可以仗著自己年紀小几歲,還沒形成對一些事情的認知,纏著葉垠撒嬌。
也發現,懂事其實是件挺殘忍的事情。
…
步入高三後雲辭是真的忙起來,就連一起出去散心都很少。
葉垠在那段時間也忙著處理自己的事,葉垠臨近大學畢業,開始逐漸接手葉家的商業。
一年多的時間足夠思考。意識到自己產生的情感,沒有進行下一步行動上的改變,是因為始終有一個結卡著。
而最後那個擰死的結被解開,還得力於葉敘白。
十三四歲的小孩早就已經把比自己年長許多,各項都十分優秀的親哥當成了偶像。葉敘白對葉垠一直和雲辭住在一起非常在意。雖沒有明說,但話里話外的意思都是在暗示雲辭:
——葉垠和他待在一起只是短暫的,是他偷來的。葉垠往後只會和家人在一起,葉垠只有一個親弟弟,這是從出生起就註定的,是怎麼都更改不了的。
最開始時雲辭心裡確實會有些失落難過,以至於那段時間成績下滑,跌破歷史最低點,被老師急的喊去辦公室談話。
後來雲辭想通了,葉敘白說的沒錯。
——葉垠只有葉敘白一個親生弟弟。
他的生父母早就沒有聯繫過,他如今才堪堪成年,沒有錢沒有權。他什麼都沒有,有的只是和葉垠在一起相處的這十幾年。
而他想要的是葉垠一直陪著他,往後也可以賴在葉垠身上,聽著葉垠的聲音,和葉垠擁抱。
永遠地。
他想要的東西太難得到了,所以他得想方設法又爭又搶。
*
*
人不經常對外社交,向內的思維就會更加活躍,會經常對自己這個個體進行思考。
高三那年,雲辭發現自己喜歡電影,並對演繹不同角色十分感興趣。將這些和葉垠說了之後,葉垠沒有表態,只是將未來有可能會出現的情況、利弊,分析給雲辭聽,幫忙理了理手上的牌,讓他自己決定。
最後雲辭還是決定去走這條路,興趣很重要。
高中時期忙忙碌碌的轉眼就過了。等到出了高考成績,拿了國影的錄取通知書,雲辭才終於鬆了口氣。
大概是依賴於從小就善於觀察別人表情的能力,加之藝考之前葉垠有請過專門的老師給他上小班,大學開學後雲辭對於學校內的專業課程上手很快,學起來也沒什麼壓力。
對比起高中,輕鬆的像是在度假。
葉垠悄無聲息地在國影大學附近買了套別墅。等葉垠提到這事的時候,那房已經全部打掃好可以直接入住,快到雲辭住宿舍的想法都沒來得及冒出來。
大一課少,沒課的時候雲辭就回家休息。從學校到葉垠買的新房走路一趟都不過二十分鐘,騎車就更快了。
理想中是穿著修身的騎行服,戴著頭盔跨上機車,油門擰到底只留一個呼嘯而過的背影。現實是老實坐在電動車上,被路口來往的同校學生堵的只敢騎到20邁,還偶爾停下來用腳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