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握緊手中的盒子,低下頭,心頭又有了那種酸澀的但又有些甜甜的感覺**************
承乾回到起暉殿,有些累,洗漱完畢後,剛想到榻上休息,便聽見外頭小銀子的一聲尖細的聲音,「奴婢恭迎皇上!」
承乾愣了愣,看了外頭,夜色暗沉,微微皺了下眉,這麼晚了父皇怎麼還來?難不成有什麼要緊事情?
正欲服侍承乾就寢的小金子急忙到房門前跪下恭迎,而隨著沉穩的腳步聲,太宗帝出現在房門口,看向承乾,嘴角勾起一笑,邊快步走向承乾邊朗聲問道,「乾兒還沒休息?」
承乾猶豫了一下,還是恭敬的點頭彎腰,低聲道,「兒臣叩見父皇。」
兒臣?!太宗帝腳步微微一滯,眼眸一暗,隨即又勾起俊朗的笑容,大步上前,一把抱起承乾,在承乾驚呼中大笑著,捏捏承乾的小鼻子,似有意無意的嗔怒道,「乾兒真是不聽話,父皇不是下旨不許再行見駕之禮的嗎?」
承乾不著痕跡的看了太宗帝有些暗沉的眼眸,敏銳的發覺,此時太宗帝的心情似乎沒有臉上的笑容這麼爽朗,低聲道,「兒臣不敢。」
太宗帝心頭有些微惱,偏殿裡好不容易拉近的距離此時似乎又微微偏離了。
作者有話要說:PS:一點小資料——
《秦王破陣樂》:《秦王破陣樂》即《秦王破陣舞》,又名《七德舞》是唐代著名的歌舞大曲,最初乃唐初的軍歌,公元620年,秦王李世民打敗了叛軍劉武周,鞏固了剛建立的唐政權。於是,他的將士們遂以舊曲填入新詞,為李世民唱讚歌:「受律辭元首,相將討叛臣。咸歌《破陣樂》,共賞太平人。」」四海皇風被,千年德水清;戎衣更不著,今日告功成。」「主聖開昌歷,臣忠奉大猷;君看偃革後,便是太平秋。」
李世民登基後,親自把這首樂曲編成了舞蹈,再經過宮廷藝術家的加工、整理,成了一個龐大的、富麗堂皇的大型樂舞。
唐朝的玉器資料較少,那個什麼名詞也看得某樹眼冒圈圈,所以,以上,什麼賞賜的東西純屬某樹虛構(不過,那個風鳳佩,玉鏤雕雙雁佩倒是真的。不過不是紅玉綠石。)
文房四寶具體的就不說了,只說徽墨是唐朝末年才有的,某樹覺得比較有名氣,就按上了,宣筆是唐朝時比較有名的一種毛筆,端硯唐初開始有名,然後,特別說明一點,宣紙的量詞單位就是三刀。
韋貴妃:(注——貴、淑、德、賢都是四妃品銜,正一品,並無高低之分,換句來說,這四妃都是等位一樣的。因為大多數的讀者知道楊妃,陰妃,卻不一定知道這品銜,為了統一,所以某樹都沒有註上品銜,上回有親說,為何是楊妃坐在太宗帝身邊,而不是韋妃,就是如此緣故,楊妃韋妃都是一樣的品銜,兩人並無高低之分,所以誰坐太宗帝身邊都一樣,不過,因為考慮劇情,所以就先讓楊妃坐太宗帝身邊。)根據出土的墓志銘記載,韋貴妃於武德年間以良家入選秦王府,貞觀元年四月一日,冊拜貴妃,永徽元年正月二十九日,冊拜紀國太妃,隨紀王李慎居藩。麟德二年九月廿八日,薨於河南敦行里第,享年六十九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