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到這戶人家前頭生的那小子鑽進去躲貓貓,直接憋死了才被發現。
這戶人家將孩子的死,怪到了李木匠頭上。
因為當日父子倆將木箱子送來,面對質疑,為了印證箱子確實厚實耐用,徵得對方同意後,李木匠直接讓自家小兒子脫了鞋進去測試。
小孩貪玩,有樣學樣。前腳親爹將木箱子搬進和後娘住的那屋,他後腳就溜進去了。】
頓了頓,系統繼續道:【那小孩一直是家裡的寶貝疙瘩,就一晃眼的功夫沒見著,長輩就在尋了,後娘緊隨其後。
一進屋,就看見婆母縱容孩子,學著李木匠家的小兒子,爬進自己的嫁妝箱子裡玩鬧,前者是驗貨,後者是挑釁,她當然不樂意了。
因為那是獨屬於她的東西,萬一被弄壞了,她還能和一個孩子計較不成?
那孩子已經記事了,村里不少人在他耳邊說過,有了後娘就有後爹。
原本不以為意,可在後娘懷了孩子後,親爹對自己就不上心了,爺奶也變得照顧她。
小孩哪裡肯,不止一次哭著吵著說不要弟弟妹妹,還在後娘上前安撫時,對著她的肚子拳打腳踢。
說不得碰不得,對她這個後娘也是敵意居多,女人心裡怎麼可能沒有芥蒂。
有了身孕後就更是了,越看前頭那位生的孩子越不爽,家裡本就不富裕,多花一分在他身上,自己和孩子就少了。
借著孩子要爬箱子這個由頭,就發泄出來了。
一邊是孫兒,一邊是懷了孫兒的兒媳,老婦也難做,最後還是送走李木匠的男人進屋,勸說了後者,讓她這個當娘的,別跟孩子計較。
最後,小孩得意地爬進去玩鬧,把身懷六甲的後娘氣得不行,扭頭就出了屋往外走,老婦和男人擔心她,也跟了出來。
留在屋裡的小孩又蹦又跳,還伸手去夠箱子蓋,最後啪嗒一下,鎖扣卡死,怎麼都打不開,木箱子幾乎嚴絲合縫,連他的呼喊聲都小了起來。
最後,那小孩就這麼憋死了。】
戚渺聽完,長嘆了一口氣。
【事情到這還沒完。孩子沒了,一家人痛不欲生,開始互相指責。
先是老漢斥責老婦縱容孩子玩鬧,才釀成這場悲劇;隨即老婦又怪新婦,都因為她說要一對新的大木箱子,又耍性子,她才沒看顧到大孫子;新婦委屈極了,直說要怪怎麼不怪李木匠,最後矛頭一致對準了外人。
次日一早,一大家子就鬧到了李木匠住處。
說他做的木箱子是要人命的玩意。旁人做的大木箱子
,是用來裝東西的,就他家的還裝人,那不就是棺材嗎?這才害了他們家的大孫子。
李木匠百口莫辯,他哪裡想得到,只是一個小小的行為,就會害了一條無辜的生命,也深感愧疚。
明明白日裡看著還活蹦亂跳的小孩,突然就沒了,李木匠心頭酸澀,聽著一句句責怪,也說不出反駁的話。
甚至覺得是自己造了孽,連連認錯,最後掏出家底彌補。
大孫子沒了已經是既定的事實,人死不能復生,他們或許也知道自己在胡攪蠻纏,收下銀子就走了。
可事已經鬧大了,唾沫星子幾乎要將李木匠淹沒,找他做活的人越來越少,甚至還有不少退貨的,說是晦氣、不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