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淩和竇榮見他過來,也跟著下馬聽他講。
趙淩個子矮,下了馬之後就看不到他爹說的是誰。
不用他說話,竇榮就把他抱起來指了一下,見他看清楚了才又放下來,好奇地看著趙驊:「趙大人還會涼州話?」
這麼多商隊,趙驊挑著涼州的說,就是知道鎮國公一家都駐守在涼州。
哪怕竇榮一年都未必見得了一次家人,心中肯定是有孺慕在的。
「稍微懂一點。我有個同僚就是涼州人,跟著他學了幾句。」接下來趙驊就給他們講涼州的一些風土人情,間或夾雜幾句涼州方言。
前頭的涼州商隊聽到,本來想著過來瞅瞅是不是有老鄉,但一看人家身邊跟著的兩名腰挎長刀身負弓箭的侍衛,就不敢再上前。
倒是有其他出城踏青的隊伍中,有人下車走過來,和趙驊打起招呼。
這些都是官員,官職有高有低,不是帶著好友,就是帶著家眷,都趕著休沐日出城遊玩。
不管平時怎麼在朝上斗得跟烏眼雞似的,至少這會兒大傢伙都心情明媚,天南地北地聊著天,倒是覺得沒多久就輪到出城門。
今年元宵燈會的時候,來了個拍花子的團伙,拐騙擄掠了許多姑娘孩子,導致現在出城所有能藏人的地方都要打開檢查一遍。
出城的速度慢了很多。
到趙驊他們這些官員這裡,倒是速度快,只需要象徵性檢查一遍。
一些女眷乘坐的車輛,也有兩名幹練的中年婦人檢查。
這兩名婦人是王太后派出來的宮人,都是宮中年長的嬤嬤,就是為了防止某些人壞規矩。
出了城門之後,又經過了一段路,車輛人流分散開來,路況一下就變得好了很多。
趙淩他們騎馬的速度也終於能提上來一點。
兩名護衛比較緊張,生怕兩個小孩兒會一時興起就縱馬狂奔。
還好兩個小孩兒顯然都比較謹慎,還相互叮囑著控制速度。
即便如此,趙淩和竇榮以及兩名護衛,還是比乘坐馬車的人要快了不少到小湖村。
村口,魏學海和村長見到有馬匹過來,手搭涼亭眺望,等他們到近前,只認得一個趙淩。
魏學海笑道:「四郎怎的跑在前面?你爹呢?這幾位是?」
趙淩趕緊跳下馬,對魏學海和村長先行了個晚輩禮,才回答道:「我們騎馬,略微快一點。我爹他們在後頭,不多時就到了。這位是我同窗竇榮,這兩位是周東、周南。」又給竇榮他們介紹,「這位是門下省給事中魏伯伯,是我爹的師兄。」
竇榮聽到魏學海的官職的時候,就不由得肅然起敬,恭恭敬敬給魏學海行禮:「晚輩竇榮,見過魏大人。」
言官啊,都是一群罵人不帶髒字,恨不能把死人罵活的狠角色。
魏學海一聽是趙淩的同窗,又是姓竇,哪有不明白竇榮身份的,怎麼敢受小國公的禮,趕緊扶住竇榮,笑道:「客氣了。竇小公子不必這麼客氣。」他指指村里,「你們騎了一路,還是先去休息片刻。屋裡已經收拾妥當了,要是缺什麼,四郎你沖你伯娘喊一聲就是。」
「好!那我們就不客氣了。」
「跟你魏伯伯客氣什麼。」
小湖村這裡,竇榮他們都是第一次來。
趙淩牽著馬走在最前面帶路,指著東南角的方向說道:「就是那兒。」
周圍房屋遮擋,看不到趙淩指的具體哪座房子,倒是已經能夠看到漫山遍野的紅霞,全是盛開的桃花。
竇榮緊了緊後背的弓箭,表情竟然有些失望:「花兒有什麼好看的?我瞧著這山上不像是有獵物的樣子。我就說了,你該聽我的,直接去獵場玩多好。我可以給你烤兔子吃。」
嘿!完全沒有藝術細胞的傢伙,怪不得學作詩的時候,把先生氣得夠嗆。
他雖然也把先生氣到了,但他才七歲,藝術細胞還沒培養出來。
瞧瞧這漫山的桃花,他感覺自己張口就能來幾首桃花詩。
他張了張嘴,又張了張嘴。
竇榮不由得奇怪地看向他:「你想說什麼?」
趙淩拋掉了自己能吟詩作對的錯覺,說道:「我想說,等桃子能吃了,再帶你過來玩。」
竇榮對吃桃子還是有興趣的,雖然暫時還沒看出這小村子有什麼好玩的,但既然趙水靈想玩,他這個當爹的……當兄長的,可以過來陪陪弟弟。
仗著周圍沒外人,他說話沒什麼顧忌:「趙水靈,你那兩個哥哥怎麼長得跟小雞仔似的?我看他們還沒你壯實。」
這話趙淩愛聽。
他這四年體育課是白上的嗎?
他嘴角翹得高高的,話卻說得很像那麼一回事:「別這麼說。大哥二哥比我要高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