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如此,兄弟倆還是買了許多花里胡哨用不著的東西。
第二天一早出發的時候,趙廈和小曹氏都驚呆了:「這些都是你們買的?」
趙辰讓他們趕緊上車,沒好氣地指了指趙淩:「喏,都是他買的。」
趙淩解惑:「大哥想買,沒錢。他把零花錢都花完了。」
趙辰手上拿著一本淘來的書,臉上倒還挺高興:「大堂哥,你看我買的書。」
趙廈很感興趣,接過來跟小曹氏一起看。
只不過沒看幾頁,馬車開始前進,他們就放下了書。
趙廈跟他們講起自己考試時候事情,趙辰和趙淩也說起自己讀書的情況。
趙辰讀書倒是很正常,趙淩的畫風就格外不一樣。
趙淩被看得有些不自在。
他體育課是多了……億點?
還好這時候馬車停了下來。
趙廈他們還不解:「怎麼在這兒停下了?是不是車壞了?」
現在道路情況差,車輪用的都是木頭,減震也少,車輛行駛過程中很容易損壞。
城裡還好,出了城之後,經常能夠看到各種車壞在路邊。
車夫都必須熟練掌握修車技能。
趙淩已經跳下了車:「不是,到驛站了,我去拿一下作業!」
趙廈和小曹氏就看著趙淩在驛站里飛快進出,沒一會兒就抱了一個沉沉的匣子回來。
他也不避著人,坐上車之後就打開匣子,露出裡面滿滿當當的各種紙,上頭是好幾封書信。
趙淩看了看,拿出兩封遞給趙辰:「喏,爹的。」一封給趙辰,一封給趙爺爺。
想也知道裡面的內容,前者是交代兄弟倆事情,後者是寫給趙家一大家子的。
他自己則拿出下面三封信,一封是太后的,一封是太子的,一封是裴先生的。
他把三封信的次序整理了一下,把太子的放在最上面,接著是太后的,最後是裴先生的。
太子的信,作業占比0%;
太后的信,作業占比50%;
裴先生的信,作業占比100%。
匣子最底下是一本本裝訂好的書冊樣式的……習題冊。
匣子最底下,擺著一根細竹管,乍一眼瞧著像毛筆,等趙淩打開,他們才發現裡面裝著一個琉璃……
「這是個琉璃管子?」
「嗯,溫度計。」不愧是工部的大師傅,有條件的話肯定能手搓核彈。
他沒想到的是,光是做出一根細細的管子就廢了許多功夫,往裡頭灌水銀,又是一番折騰,更別說還有抽真空和密封,讓本就緊張的琉璃窗的出貨更加雪上加霜。
但是在琉璃作坊這一塊,趙淩享有最高優先級。
不光是他改良了琉璃配方讓朝廷和天家賺得盆滿缽滿,主要是他把望遠鏡的原理寫了個小論文給他爹,讓他爹轉交給了皇帝。
望遠鏡的軍事價值,哪怕趙驊這個文人也十分清楚,收到信的當天都不顧不上宵禁,直接去面見了陛下,又把隨信寄過來的一個很粗糙的望遠鏡呈了上去。
皇帝陛下很高興,看著特別粗糙很不好用,不碰都要散架的望遠鏡也不生氣,這東西一看就是剛琢磨出來一點意思,後續還需要工部拿去改良了才能用。
就是賞賜什麼的,還得等趙淩回來了才給。
鑑於望遠鏡的優秀表現,陛下覺得起碼琉璃這一塊,趙淩整出來的都是好東西。
有了陛下的支持,趙淩可以在琉璃作坊為所欲為。
至於權貴們家的琉璃窗,還得再往後捎捎。
溫度計的作用,更多的是運用在農業上,還得建立資料庫,才能指導各個地方的農業生產,短時間內看不出什麼效用。
嗯,短時間內,趙淩看出:「現在我們車廂內是十八度,外頭是三度。」
趙淩指給他們看溫度計上細細的刻度。
他們四個人乘坐的轎廂比較大,但再怎麼大,空間也就這麼點,別說還點了個小火爐子,就算不點,光靠著四個人的體溫,也能升上來不少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