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書房裡, 炭火燒得屋裡非常暖和。
祖孫三人圍坐在小茶爐前煮茶,還得推開一角窗,正好能夠看到外頭的一樹紅梅。
梅花幽香, 茶香……嗯, 茶香中摻著一點胡椒味。
王延開口說要看看熊皮, 自然不是只看看, 而是直接找趙淩要, 並且堅信這種好東西,趙淩肯定會帶來送給他。
趙淩一時間沒有回答, 而是先看向趙辰。
怎麼他就去上個廁所,回來就鬧這事?
本來以為他這個大哥比起小時候長了點腦子, 看來就算長了,也長得不多。
他就奇怪, 明明趙驊和趙王氏都是聰明人,怎麼趙辰就是有點傻憨憨的?原來是隔代遺傳, 像趙辰他外公。
趙辰聽不出王延的意思, 還傻憨憨地跟王延說:「外祖父,我們沒把熊皮帶來。」
這話,趙辰能直白地說,趙淩不能。
論起來, 趙淩和王延可沒什麼血緣關係。
趙淩想打著武州王氏的名頭行事, 講真一張熊皮的代價還算小的。
但,他幹嘛要打著武州王氏的名頭?
世家大族確實勢力大,但難道太后不是王氏女?
太后打著武州王氏的名頭行事了嗎?
他身為太后的學生, 只需要打著太后的名頭就行了。
再說,太后出自王家嫡支,王延跟太后都是出了五服的, 就算是要算和王家的關係,那也是他更親近。
王延聽著親外孫的話,笑笑拍了拍他的手,又看向趙淩。
趙淩低頭給王延倒了一杯茶:「那張熊皮我已經定好了用處,外祖父想要,我寫信給竇六郎,讓他再獵一張。」
趙王氏知道太后賞賜的東西,他們不能用,這個王延卻傻憨憨的,啥都敢伸手。
當官這麼多年,還就是個六品,看來不是沒道理。
王延聽他這話的意思,是拿鎮國公府壓他,頓時氣得胸悶。
偏他還真沒辦法。
趙辰看看這個,瞧瞧那個,總算是反應過來自己說錯話了,突然覺得外祖父並不如自己想像中那麼親切隨和。
兄弟倆勉強在王家用了晚膳,就回到客棧。
路上趙淩都懶得說話,回來了才說道:「明天去大堂哥家拜個早年,接著去城裡買點東西,後天一早就回去。」
「啊?不多逛幾天?」趙辰下意識問。
趙淩本來都不想搭理他,想了想這蠢貨畢竟是自己大哥,還是把人拉到自己屋裡,小聲跟他掰扯道理:「外祖父是個什麼人,你不知道?」
「不就是跟爺爺差不多?」一個是爹的爹,一個是娘的爹,不都一樣嗎?
趙辰還是一根筋的覺得,自家長輩都是慈祥和藹的,就連趙復這個大伯,關起門來被他弟弟抽了一頓,出門不都一樣是一家人?
趙淩問他:「你平時跟娘相處得多,娘沒跟你說過自己在娘家怎麼過的?」
元宵燈會,還得偷偷架梯子爬屋頂,才能看到街道上的模樣。
現在這個時代,對女子的約束並沒有那麼大。
普通人家的女子不必說,在農村下地,在城裡做工張羅買賣的比比皆是。
上層家族的女子,譬如王太后,能跟著先帝出征,並且沒有跟在先帝左右,而是獨自承擔戰爭中的重要一環。
皇后娘娘出身將門,未出閣前跟著父母兄長戍守邊疆。
京城裡有點身份的年輕姑娘們,平日裡經常蹴鞠、馬球,結伴逛街、游湖更是理所當然。
趙王氏以前被約束得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完全是因為王延是個老古板。
這種長期形成的習慣,後來也帶到了他們的姐妹們身上。
趙王氏是一點點改變的,到現在他們的姐妹們才算是自由了一些,想出門逛逛,只要報備一聲,帶上僕從,就能很愉快地出門玩耍。
王延卻還是老思想。
他來之前就做好了準備,想著大不了被冷落一點,沒想到趙辰給他來了這一手。
難道是他帶來送給王延的禮物不夠珍貴嗎?
並不是。
禮物中有一套精美的琉璃茶具。
雖說現在因為琉璃燒制技術的改良,琉璃並沒有那麼的稀罕了,但不代表不貴。
只是說,同樣的價錢,原來只能買一串色澤渾濁不夠透明的琉璃手串,現在能夠買一個晶瑩剔透的琉璃杯子,依舊價比黃金。
即便如此,琉璃依舊供不應求,壓根不是有錢就能買到的。
王延會向他討要熊皮,不過是一種服從性測試。
他不服從,甚至都不願意編一個熊皮已經給了爺爺奶奶之類的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