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從軍營門口到梁州城內,就一條筆直的大路。
為了方便辦公,顧朻現在住在知府後衙。
周知府一家暫時搬去了周毅那邊。
知府衙門就在州府的中軸線上,趙淩只要確保自己不拐彎,就不會走丟。
他當然不會拐彎。
「大毛,你看邊上的玉米是不是比我們院子裡的長得快?」
小毛驢低著頭猛猛往前一路小跑:沿當前道路繼續行駛十里。
「大毛,跟你說話呢!」
「大毛,你還在線嗎?在的話昂一聲?」
小毛驢:「昂。」請繼續沿當前道路行駛。
「大毛,那邊是不是有一朵花花?超大!」
小毛驢覺得背上一輕,就見趙淩跑地飛快。
小毛驢導航立馬跟著發足狂奔,嘴巴一張,咬住趙淩的後衣領開始扯:您已偏航,請調頭!
「哎哎哎!」趙淩企圖掙扎,「我就摘一下花花!」
小毛驢:調頭!
趙淩只能被小毛驢拽著到了府衙。
聞公公見是趙淩,都不用通報,直接領著人到顧朻辦公的廂房,還給他搬了一張椅子,讓他坐著等。
顧朻正在跟人說事情,見趙淩過來,直接對他招招手,讓他過來一起聽:「說水泥作坊的事情呢,正好你過來看看。」對面露不解的幾個本地官員說道,「喏,水泥可是水靈……趙淩做出來的,他最懂。」
趙淩可不敢把功勞攬在自己一個人頭上:「我就是打了個樣,家裡的小窯燒不到溫度,還得工部的大師傅們改進。」
幾名工部的大師傅們比趙淩更不敢居功,趕緊拱手:「趙四郎過譽了,我等不過是給您打打下手。」
士農工商,工匠地位低下。
但在普通百姓中,工匠的地位其實很高。
譬如說大夫,就是醫匠。
另外就是工匠有一門吃飯的手藝,不用像農民那樣看天吃飯,收入相對比較穩定。
家中要是有關係能送孩子去工匠那裡拜師學藝,那是要好好慶祝的。
在京城工部那裡掛了號的大師傅,還是能夠參與水泥這種大項目的大師傅,社會地位已經很不錯,出門在外也得被叫一聲老爺。但在趙淩面前,他們可不敢倚老賣老。
人家那是真的有技術,新腦子比他們可好使得多。
他們現在掌握的技術來源於誰,誰讓他們成為掌握了水泥燒制這門技術,從而讓自己在工部的眾多匠人中間高人一等,都是趙淩。
退一步,哪怕趙淩沒這份技術,那也是太子跟前的人,他們敢怎麼對趙淩?
本地官員們頓時對趙淩刮目相看,其中就包括周知府。
周知府笑道:「四郎的嘴是真嚴,在周爺爺家吃了那麼多頓飯,竟然一個字都不說。」
「嘻嘻。」趙淩嬉皮笑臉,立馬被顧朻掐了一下臉。
「認真點,一會兒還要說玉米的事情。」顧朻對其他人說道,「玉米也是他遣人弄來的。」
他讓人弄來的,又不是他種出來的,只整理了一下玉米的種植生長記錄,手上連土都沒沾過幾次,他懂個什麼?
趙淩腹誹,感覺過來給米希跑腿,還不如在家寫作業。
另外一點顧朻沒說的是,他這次帶來的牧草的種子,也是趙淩弄來的。
要說玉米還有跡可循,那牧草真的猶如天降。
要知道趙淩三歲之前,就是個養在家裡的庶子,家門都沒出過幾次,哪裡能弄來什麼新種子?
偏偏他有,還在大冬天種了出來。
現在問趙淩三歲時候的事情,趙淩自己怕是也記不清楚了。
能怎麼解釋呢?
只能是祥瑞!
嗯,等他登基以後,他也要把趙水靈放在御書房裡。
趙淩不喜歡這種枯燥的政務工作,他更喜歡在田間地頭作坊琢磨各種有趣的東西。
不喜歡歸不喜歡,真讓他參與其中去討論去提意見,他都能完成得很好。
畢竟他也算是在御書房裡成長起來的,聽都聽會了。
他也沒表現得太過老練。
這次過來,主角是太子,他做點輔助工作就得了,真的什麼事情都讓他來干,他還不如在家寫作業。
嗯,等會兒去三姑姑家看看表哥們,不知道上次布置的作業做完了沒有。
等送走了周知府等一干人,趙淩把米希畫的圖給顧朻看,想起來米希的囑咐,很隨意地對聞公公說道:「聞公公,讓人幫我買點筆墨紙。」
聞公公都不需要請示顧朻,立刻讓人去採買,回來問他:「你什麼時候回去?我讓人給你一起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