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部趙尚書是他的貓親家,也算是沾了親。
小貓剛生下來沒多久,他還指著抱兩隻回家,也不能得罪了。
趙淩把心一橫,只能得罪先生了:「內庫出錢。」
兩千多貫,這筆錢放在整個國家的體量上來講,不算是什麼大錢,但也不算小。
這幾年戶部的錢不算緊巴巴,但也沒富裕到一下能摳出兩千多貫來。
內庫就不一樣了,反正錢放在內庫也是放著。
感覺到頭頂的低氣壓,趙淩加快語速:「這錢就當是陛下借給刑部的。刑部可以把收監的囚犯進行勞動改造。」現在就有把重刑犯往開山採石、曬鹽採礦、挖河修路等重體力和危險係數極高的地方送,對趙淩提的勞動改造的提議倒是不難接受。
趙淩開了個頭,接下來就更加好說了:「刑罰除了讓罪犯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之外,應該還要讓這些罪犯在出獄後避免走上老路。讓他們在獄中掌握一技之長,他們有了謀生的手段,自然就能減少他們繼續犯案的可能性。」
之前一些小偷小摸的輕罪囚犯,多數只是關押在監獄。
監獄很多還是各地衙門的重要灰產。
親人想要探監幫忙照顧的是一筆,朝廷撥給犯人的伙食費是另外一筆。
不過這種事情不能提,起碼不能現在提。
趙淩的意思是,因地制宜成立一些需要大量人力的輕工業作坊,讓這些囚犯發揮自己的價值,換取食宿費用,甚至是少量的銀錢。
生產出的產品可以賣錢,換取刑部的一部分日常開銷。
「紡織、造紙、製衣;簡單的家具、陶瓷、食品加工等等都可以。」本來墾荒也行,但是墾荒容易讓犯人逃跑。
趙淩舉了個例子:「譬如涼州有大量的羊群,羊毛和羊絨需要大量的人力來清洗、紡線。象州、武州的繅絲也同樣如此。包括適宜種植棉花的地區,都可以讓囚犯從事相關的行業。儋州、景州等地有大量的竹海,可以砍伐竹子用於造紙、燒炭、製作家具等等。食品加工方面,各種耐儲存和運輸醃製品等等都可以。尤其是海邊的各種海菜、海魚等等,往不產鹽的地區銷售,會很受歡迎,也可以直接讓軍隊採購。」
他以前年年給竇榮寄土特產,連他的親兵營的鹽分供給都不算充足,因此各種醃製品格外受歡迎。
人體缺少鹽分,就會沒力氣。
沒力氣,拿什麼來打仗?
「哦,水泥作坊也是其中一項。可以多建幾個水泥作坊,先把整個大虞的官道修好,可以大大節省後期維護費用,節省物資在路上的時間,降低運輸成本。」有了平整的路面,車輛也不容易壞。
沒有橡膠,運輸途中的減震和損毀,簡直讓人揪心。
「這些監獄開辦的作坊,當地也可以興建,吸納更多的人去作坊里工作,賺取費用。有活干,就沒時間去幹壞事。」至於農民進城成為社會盲流的問題不大,畢竟現在出個遠門就得要路引。
進城開銷也不低,有些城池還會收進城費。
很多人是連進城費都不願意出的,甚至都不認識進城的路。
生活在村裡的農民,很多一輩子到過最遠的地方就是離家最近的集鎮。
再說剛開始建作坊,規模肯定不大,並不會提供非常多的就業崗位。
一個作坊幾百號人不太可能,初期能有個幾十個人差不多了。
「等監獄賺到錢了,再把這次支取到的錢還給內庫。」不能開這個先例,不然以後事事都用皇帝的私房錢,然後他又硬著頭皮說道,「不過這麼一來,初期費用會不止兩千貫。」
畢竟建造作坊,前期投入不少。
而且由於關係到監獄這個特殊機構,錢不能對外招募,不能搞成私營監獄那種畸形玩意兒,只能由皇帝來出這個錢,起碼得是以皇帝的名義。
不花自己的錢,還能賺錢,趙尚書聽了之後,就拱手笑道:「臣以為可行。」
顧潥坐在龍椅上差點破口大罵。
可行個屁的可行!
他神色不善地看向趙淩,感覺自己讓這臭小子給自己整理私庫,簡直是引狼入室,鐵脊縣的投入還沒收回來呢,這又是一大筆支出。
他有那麼多錢嗎?
他今年還想修一修行宮呢。
趙淩聽不到顧潥的回應,也不敢抬頭,聲音小了點:「可以先試點。臣把肥皂的方子拿出來,先開個肥皂作坊。」
到目前為止,製作肥皂還是趙家的獨門生意。
聽到他要把肥皂的方子拿出來,連顧潥都沒辦法再保持怒火:「白給?」
「是,做洗衣服的肥皂,和普通的香皂。」高端線自己掌握,中低端產品完全可以丟出去。
肥皂的清潔力比現在市面上的大部分產品要強。
把肥皂的價格打下來,讓更多的人買得起,也能改善一點老百姓的衛生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