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頁(2 / 2)

聖人還說倉廩實而知禮節呢。

普通百姓首先要做的是吃飽飯。

弘瑞學堂教的東西從一開始就是就普通百姓謀求工作最需要的技能和技術。

這些從學校出去後真正參與工作的學生,在長期工作實踐中學習總結了經驗,再把這些經驗反饋給學堂。

有學生在參與工作有了一些積攢後開始創業的。

有社會上對用工需求比較大的作坊,不想或者自己沒有能力培訓合格工人,委託弘瑞學堂培訓的。

弘瑞學堂一直奉行實踐出真知。

這些「真知」是真正可以提高生產效率,改善百姓生活的,也是官員們、尤其是外放的官員們需要學習並且推廣的技術。

只是過去的技術革新慢,現在的技術革新明顯已經上了水泥官道,許多官員們的認知卻還停留在小土路上。

趙淩就很支持趙王氏:「辦!發表技術革新的文章,經過驗證有效的給發稿費,每年評選幾個最厲害的,給高額獎金。」

趙辰隨口一問:「稿費多少?高額獎金是多高額?」

「一篇一貫?一年拿個一千貫出來當獎金?」趙淩隨口一說。

趙縉腦子裡簡單過了一遍:「這得貼進去好多錢。」

趙淩說:「技術類文章應該沒那麼多,我們每期選主題,對應可以多印一些GG。譬如說第一期主題是紡織和印染,就選擇介紹相關的技術,後面刊印用相關技術生產出來的產品,哪裡可以購買。這種GG就可以找願意出錢的作坊和鋪子收錢。」這樣可能學術性沒那麼強,但是能科普,還能帶動消費。

趙王氏聽著覺得可行,剛想說什麼,眼睛掃到趙婉清在伸懶腰,一個眼刀子掃過去:「功課做完了嗎?還要不要給大壯做榜樣了?這次鄉試考了第幾名,你自己說!還好意思偷懶。」

趙婉清沒想到自己只是心血來潮陪女兒參加考試,竟然要受到這樣的折磨。

但她敢怒不敢言。

她都三十多的人了,眼瞅著女兒都能說親了,還得被母親訓,簡直比以前在家當姑娘的時候還嚴格。

趙淩疑惑:「二姐不是考了第三?」很不錯的成績了。

說起來沈壯壯呢?剛才還在呢,怎麼一眨眼就不見了?

趙婉清也覺得自己考得不錯,奈何她娘不覺得。

「她以前在家讀的書都不知道忘哪兒了。小蝶以前就在族學上課的那點基礎,學習也不怎麼認真,都考了第十。」要不是趙婉蓉現在在封地,作為王妃也不方便隨意離開封地,她高低得讓趙婉蓉也參加考試。

這次最後鄉試前十名,有八名女子,讓一群自負的男人都破了大防。

其實女子這麼高的成績,並不是說女子就真的就比男子讀書要好,而是證明了良好教育和普通教育之間的差距。

如今對子女教育重視的人家很少,哪怕是有條件讀書的人家,基本就是把孩子送到書院,或者請個西席在家教。

別看趙淩以前年紀小的時候,出門只要碰到個長輩就要被考校功課,但像趙家這樣,趙驊天天親自盯孩子功課的是極少數。

而且趙家往來的都是些什麼人家,哪怕是官員里都是最重視教育的那一撥。

通常一家人里,也就是重點培養上一兩個孩子。

如果按照正常軌跡發展的話,趙淩和趙茂得到的教育資源肯定是遠遠比不上趙辰、趙縉兩個嫡子的。

這不是有錢沒錢的問題,而是先生的精力就那麼點,肯定是集中在一兩個學生上更加容易出成績。

很多人覺得趙淩名不副實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他是在文華殿讀的書,身為太子伴讀享有最好的教育資源。

趙淩對那些詩詞歌賦之類的不感冒,也不願意花太多心力在那方面,對比的還是祝陽、米希這樣的天才,偶爾會有一兩句趙淩讀書不好的話傳出去。

不過說的人是開玩笑,聽的人就未必了。

男子的讀書資源都如此稀缺,更何況是女子。

想也知道這一科能夠參加科舉的女子,一個個能夠接受的教育水平,超越了99%的大虞家庭。

不過前十的八名女子中,趙家占了三個,可見趙家是多麼優秀,以及王家是多麼重視教育女兒。

沒錯,王家。

王太后證明了王家女的武功;趙王氏證明了王家女的文才。

他們正說著,趙婉蝶溜達過來了:「小嬸說我呢~」

她一張小圓臉上滿含笑意,語氣還帶著少女的嬌憨,跟他們一一打過招呼,坐到趙婉清對面,「清姐姐你這麼努力,是怕會試輸給我嗎?」

趙婉清:「別說大話,你考一個試試。」嘿,她這不服輸的性子!

趙婉蝶端起下人倒的茶水喝了一口:「考就考了。嘉珍和爺爺都給我複習呢。」

她以前在族學就學得不錯,只是族學教的不深。

最新小说: 後娘難當:我靠養崽洗白了 臥底我拿下教主 八零好孕肥妻,被兇悍村霸寵成寶 倒春寒 (1v1,偷窥,利用,炮友转正) 畫個詛咒,統治宇宙 重生之嫁紈絝 一睜眼,成了七個崽子的惡毒後娘 回歸八零再就業 五零香江豪門生存法則 這個影帝看著不像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