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淩還把自己原先去梁州時候設計的旅行用轎廂拿來參考,重新設計了房車,方便長短途旅行使用。
這種設計仿造很容易,琉璃窗現在也不是那麼緊俏的東西。
只是工部的牌子擺在這兒,誰不追究大牌呢?
還是皇后同款。
皇后余姝本就貌美,坐個漂亮的新馬車往城郊轉一圈去踏青,引來他人爭相效仿,讓車廠的訂單直接排到年底。
至於其中趙淩給了皇后多少代言費,外人就不知道了。
另外還有車廂內裝飾用的各種坐墊、窗簾、配套的茶爐、儲物格等等各種東西,更是賣斷貨,讓景尚書嚷嚷著要革了趙淩工部郎中的職。
新車車太暢銷,以致於趙淩也只搞到兩輛,其中一輛還是針對竇桓這個殘疾人特殊設計的車,理所當然給到了竇桓。
新車趙淩和竇榮平時都輪不到坐,都是趙王氏在用。
趙驊早就想坐著新車和友人們出去吟詩作對,奈何沒他的份。
第177章
竇榮覺得水靈就是蔫壞, 明明訂的兩輛新車已經放在家裡,開始收拾最後的內部裝修,但他就是不說, 非得看他爹鬧彆扭。
嗯, 這也是一種父子情誼?
他這種從小沒怎麼跟親爹相處過的, 不太能理解。
趙淩在車上坐了沒一會兒, 就把靠背調低躺下了, 外頭人看進來,只能看到三個人。
趙驊研究了一下靠背, 發現還真能調節,很是稀罕, 走了一段路才發現:「這車不顛。」
竇榮就給他解釋:「裝了輪胎和懸掛系統。」
然後全程竇榮就跟他科普什麼是懸掛系統。
趙驊原本調低的靠背很快就調整了回來,如果不是車上不方便, 他還得拿筆墨紙硯出來記筆記。
等到了拜訪的一位前工部郎中家裡,趙驊才明白了為什麼要這麼招搖地坐這輛新馬車的原因。
趙淩直接拉人看新馬車, 還帶著人鑽底盤, 直接告訴人家:「喏,大學就是研究這個。」
六七十的老頭鑽在車底東瞧瞧西看看:「國子監不是也有個工學院?」
「國子監那個教的偏向於教怎麼當一個工部的官員,大學教點實際的。」本來他對國子監有很大的期望,但實際運作下來, 並不如預期。
只能說如今當官可不是簡單的考公, 收益不是一般的大;而科舉分的那些類別,對他期望的未來發展需要的人才篩選幫助不大。
他得多培養一些理工科人才,需要一所專門的理工科學校。
弘瑞學堂培養的學生, 專業能力相對還低了點。
至於大學畢業生的工作問題,以現在的社會發展速度,十幾二十年內包分配是沒問題的, 人才缺口實在太大了。
趙淩親自駕車,帶著老頭坐在馬車上體驗了一把。
老頭又坐在前面駕駛位上,親自駕駛了一番。
「嗯,這車夫坐的地方也遮風擋雨。」
新款車廂的最大改變,其實是駕駛感體驗。
新車增加了專門的駕駛座,周圍鑲嵌了琉璃窗。
當然,這個駕駛座屬於選配,不便宜。
趙淩不差錢,還不怕花錢。
他的錢都來路正當,該花就花。
老頭對新車愛不釋手。
老頭的子孫們也都對新車很是喜歡,於是就問了一下價格。
趙淩說了一下,全家都啞火了,沒了肖想的念頭。
老頭的俸祿加上雜七雜八的收入是很不錯,能夠比較寬裕地養活一大家子,但也就是這樣。
看老頭致仕之後住在京畿的莊子裡,眼瞅著就是耕讀傳家了,想也知道有些後繼無人。
子女不爭氣,還得老頭出來賺錢。
趙王氏看出了這點,這時候就給他們算帳:「老先生過來教書,一個月俸祿肯定沒有以前當官的時候多,不過也不能算少。若是您研究出一個什麼技術,能夠被作坊買去生產,那就有不少分紅,或者也可以選擇一次性買斷。這其中多少利,應該不用我多說。」
老頭順著趙王氏的視線看了一眼趙淩,想到趙淩改良後的琉璃配方,想到琉璃作坊里趙淩的分紅,誰不眼熱?
本來琉璃窗的價格跌下來了一些,但熱水瓶的價格可著實不低。
他家的一個熱水瓶還是工部統一發放的福利,別的部還沒有。
他自己可捨不得買。
別說,還真別說,他幹了那麼多年,還真有一些技術上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