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現在是在工部當個從九品的小官,這些上層的變動,其實跟她現在的工作關係不大,但知道得多肯定比一無所知要好。
沈妝也坐著一起,身上還抱著一隻小狗崽。
這會兒她也不說自己將來要當市舶司使的話了,認真聽著就是。
曾星第一次出席家庭會議,很是新奇,聽得半懂不懂的。
趙淩接著說起黑龍澤的事情:「過陣子太子應該會去一趟黑龍澤,到時候……」
竇榮說道:「我陪著去一趟。」
趙淩看了看他:「嗯。也只有你陪著去了。」畢竟竇榮是管水軍的,對市舶司的事情也清楚,太子出行,安全方面還是得保障。
本來鞏盛是可以陪著去,但鞏盛現在就在黑龍港。
就是得分開一段時間,他也想出去度假……不是,是出差。
竇榮對著他微微一笑,轉過頭變成正經臉:「大堂哥要是不怕吃苦的話,今年大考過後,可以轉去黑龍州。」
沈蘭問:「黑龍澤要設州制了?」
黑龍澤的面積比許多州都大,四周江河匯集,往好的說是煙波浩渺,實際點就是一片澤國,哪怕是漁民都很難長期生存。
趙淩這個暫代吏部尚書工作的侍郎愁死了:「是啊。那邊本來也不全是水澤。」
其實更恰當的說,應該是沼澤地帶,有一些零星的陸地分布。
不過因為黑龍澤的面積實在太大,水文太複雜,連水匪都沒有。
只有邊緣地帶會有一些漁民活動,人數也很少。
「現在那邊已經能夠開發出很多水田,朝廷方面會給很大的支持。不過那邊的情況肯定不好,現在沒人願意過去,大堂哥要是願意過去,可以運作一個知府。就是在這個位置上要當的時間長一點,最短也得十年起,甚至二十年。不像鐵脊縣當初那樣,能那麼快就能調任。」凡事有利有弊,趙淩看向竇榮說道,「太子這次過去,會帶上一部分百姓一起搬遷?」
他不太確定,只是兩者時間上可以比較接近。
要是能一起走,也算是為太子的政績添一筆。
竇榮明白他的意思:「明天我找輪……穩穩商量一下,能一起走就一起走。」
京畿、膠州、景州等地人文鼎盛,平原眾多,一旦社會平穩,人口就會激增。
同時,上至貴族下至中小地主就會開始圈地,進一步壓縮百姓的生存空間。
想要動這些貴族們的利益是很難的,倒是讓一部分百姓遷徙走,是一個暫時緩解衝突的辦法。
百姓可以有口飯吃。
若是百姓們走得多了,那些貴族和地主們總不能親自去耕地,可能會對留下的佃農稍微好一點。
再稍加運作,可以讓他們吐出一部分土地來,重新流轉。
當然,這只是理想狀況,實際上想要盤活大批量的土地,不動真章幾乎是不可能的。
趙驊想了想:「看趙廈自己的意思。別說是他現在這個歲數,就是當官一輩子,能夠當上知府也已經很不錯了。從黑龍澤回老家也方便。他都多少年沒回老家了。」
趙王氏倒是覺得去黑龍澤不錯:「為什麼不去?那邊現在百廢待興的,沒什麼勢力干擾,不就是另外一個寧吳?去了之後要錢有錢要人有人,事情還能自己完全說了算,多好。」
趙驊下意識說:「哪兒來的錢?」
趙淩也幾乎同時說:「哪兒來的人?」
別說趙王氏了,全家都一起看向這父子倆。
天天謀劃著名要外放的趙茂尤其受到觸動:「爹不給錢,四哥不給人嗎?」出去就成斷了線的風箏了嗎?
趙驊下意識清了清嗓子掩飾尷尬:「錢也不是我說給就能給的。朝廷現在哪兒哪兒都要花錢。」地主家也沒餘糧啊。
比起他剛當上戶部侍郎的時候,現在的朝廷好一點的是,糧食問題得到了極大的緩解,但也還不能說人人都能吃飽飯。
大量的作坊帶來的商貿繁盛,讓朝廷的稅收不再那麼依賴種地。
除了稅收以外,大量新興的國營作坊、工廠,讓朝廷的收入範圍變得更廣,確實比以往更加富裕。
他在進入戶部至今的二十年裡,收入翻了一倍還多。
沒錯,錢是多了,但是花錢也多啊。
不提年年疏浚河道、鋪設道路、乃至於營造新城的大筆投入;就是國子監、大學、各種中小學等等教育設施就得花不少錢。
他這個戶部尚書眼瞅著每年賺的錢越來越多,但是花錢的地方也越來越多。
市舶司要不是趙淩這個親兒子在管,他這個戶部尚書哪裡由得趙淩截留那麼多錢花在市舶司自己頭上?
趙淩假裝沒看到他爹哀怨的小眼神,跟兄弟姐妹們訴苦:「朝廷現在太缺人了。我原先在市舶司的時候,每次回來都要去吏部搶人你們也都知道。再說現在能做出一點成績的地方多,黑龍澤那邊的環境確實差,大部分人都不願意去。去黑龍澤是從無變有,去別的地方,再怎麼難也是從少變多。完了還有個南龍州,估計得一併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