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啊,你這兒申請的兩輛自行車,我到現在都沒看到呢。」
作為公車,朝廷派發給各級衙門的自行車都是鑄鐵的。
尤其是這幾年橡膠產地的原材料貿易穩定,和後世自行車幾乎已經一模一樣。
碳纖維什麼的肯定還沒有,但作為日常交通使用已經夠了。
衙門這樣對於日常各部門溝通有比較高要求的,開始逐步逐級配發自行車和三輪車。
當然現在這種公車的局限性很大,畢竟自行車對於前往農村和山地還是沒有騾馬好使。
趙淩問的時候真的是隨口一問。
他所在的吏部的公車就放在門房那兒,誰要用就去門房登記,歸還的時候再登記一下就行。
他以為沒見到青州的,可能是青州府衙的情況不太一樣,可能放在後門角門之類的地方,或許還會給單獨蓋個自行車棚之類的。
問出口之後,他就見青州知府的神色不是很自然,當下就明白了。
聽青州知府說自行車壞了,他也沒追問。
反正第二天他就見到自行車「修好了」。
趙淩也不計較,讓人把剩餘的幾家重新叫了過來,一起開了個會。
幾家這才明白,原來配合是真的字面意義上的配合。
開完會之後,眾人紛紛離坐,有個家主特意落在最後,跟趙淩單獨小聲請示:「趙侍郎吩咐的事情,在下一定配合,就是我三弟的事情……」
高家有個顯眼包高儲,他們家也有一個,只不過肯定沒高儲那麼高調,手頭也沒有人命。
原先他家三弟也是個惹事的主,手下一群狗腿子,各種欺男霸女仗勢欺人。
只是家大業大能護得住,再說有些事情家裡面還真需要這麼一個混不吝的。
現在高家在前,他們家不想落得跟高家一樣的下場,只能乖乖把人交出來,還得是主動交出來。
原先知府衙門那些衙役捕快的,他們確實不放在眼裡,但竇榮帶領的百來人的隊伍,上門直接提人,敢阻攔的直接拔刀就砍,那場面忒嚇人。
高家被抓走的除了高儲等一干人犯外,當天抬出去的人都不知道多少。
好些連拼都拼不起來。
各種被砍斷手腳的就更不用說了。
偏偏即便如此行事,高家還沒處說理。
趙淩是巡察使,除了敦促辦理里辦的事情之外,身份上有督查辦案的職責。
緝拿人犯本來就是趙淩的分內之事。
高家企圖武力對抗,被滅門都不冤。
剩餘的幾家看到高家這隻被殺掉的「雞」,他們還能有什麼想法?當然是乖乖把家中那幾個不成器的東西交過來。
家中長輩再怎麼護著也沒用,只要不想全家跟高家一樣,棄車保帥才是正確的選擇。
可趙淩現在的意思是只要把里辦的事情推行下去就好了?
他們家的幾個寶貝蛋是不是就可以輕拿輕放?
趙淩微笑:「你們家給整個青州百姓做出了表率。原先確實有些糊塗,但現在洗心革面,很好。」
打擊罪犯人人有責。
都送到他手上了,還想著還回去?可能嗎?
這位家主離開府衙的時候,一點都不意外地看到其他幾位都沒走,對他們搖了搖頭。
其他幾位也都一臉沮喪。
說白了,能夠這麼囂張蠻橫的人,那都是在家裡受寵的。
現在要不是面臨著家族生死存亡,怎麼可能把人交出去?
青州百姓們對於里辦不里辦的不知道,但對於自己的生活環境得到了改善馬上就能感知到。
趙淩敦促著把里辦的方方面面都落實好,捎帶手打擊一下地方惡霸,把朝廷的力量填充進去。
青州那麼大一個州,地方勢力不可能只有州府的這些大家族,還有下面一些小家族。
這些小家族也不太好惹。
譬如趙家就是,在象州府城的影響力可能沒那麼大,也沒多少產業,但要是在瀘陽縣,那幾乎幹什麼都繞不開趙家。趙家說句話,比縣令說的還管用。
青州也是一樣的。
「主要是現在交通不夠通暢,人員和物資流通較少,所以地方上很容易形成家族壟斷的情況。」最近趕過來的趙慧在跟進了一個縣的情況後,得出結論,「大量百姓的需求都自給自足。出門需要到縣衙開具路引……現在把開具路引的權限下放到里辦這一級,是不是會滋生新的鄉紳土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