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衙門不同,截留的財物有多有少。
截留的錢財也是需要記帳上交給戶部的。
當然絕大部分人沒那麼老實,肯定會多截留一點,至於是揣進自己腰包,還是跟趙淩這樣用來發福利或者別的方面的建設,基本是前者。
也是因為市舶司牽涉到的利益太多,趙淩退下來之後,顧朻這個不算多疑的皇帝,也只敢讓太子來接任市舶司使。
現在趙淩在吏部,也玩這一套。
當爹的實在懷疑趙淩到底截留了多少錢,別不知收斂,到最後自己沒撈到什麼油水,還惹得一身腥。
「說吧。」
趙淩覺得自己像是個被審問的犯人似的,又自覺沒做錯事,腰板就挺直了:「大部分里辦就那么小貓三兩隻,幹的事情不少,人不能少。他們能夠接點散碎的活計給困難戶,其實也接不了多少。人家困難戶本來就飯都快吃不起了,哪裡還好意思抽成?這不是蚊子腿榨油麼?」
這話不假。
其他人紛紛點頭。
趙驊也覺得合理,用食指敲了敲桌子,示意他繼續狡辯。
「所以,絕大部分的里辦沒什麼來錢門路,純粹靠吏部養著。」
話是這麼說,但各地里辦通常有個小間,擺幾張桌椅板凳就能辦事。
辦公地點能蹭衙門的就蹭衙門的,能蹭學校的就蹭學校的,甚至還能蹭慈幼院的。
實在沒法蹭的地方,就向當地衙門直接要地蓋房,反正大家都是公家單位,蓋了房子也還是公家的。
可以說維持里辦日常運作的費用,也就是人員俸祿,一個從九品的里長,加上五六個小吏,俸祿總共才多少?
剩餘的一些辦公和日常用品的支出,也就是現在筆墨紙硯貴一點。
不過趙淩已經開始對造紙和筆動手了,爭取把價格打下來。
嗯,這個先不說,免得老爹氣出高血壓。
老頭子一把年紀了,脾氣還這麼暴躁,不好不好。
趙淩腦子裡飛快轉了好幾圈,臉上嘴上都格外老實:「各地發展情況不一樣,能夠從一些作坊和工廠接活的也不多。那麼多里辦的人要養,對於所屬地方可能還需要給予一些補助,所以少數有條件的里辦就因地制宜成立了一些作坊和工廠。真的沒幾家,建廠要時間和錢,有些還沒回本呢。」
「今年回本了。」趙驊說得很肯定,「所以你今年花錢大手大腳了。」
趙淩戰術性喝茶。
茶杯是空的怎麼了?能掩飾就行。
趙驊又說:「誰給你的錢建廠的?是你原先在市舶司的時候調的錢,還是找陛下要的?」
「陛下沒錢。」朻咪那個窮鬼,私庫全用來養科研團隊了,「麗……皇后娘娘給的。」
現在太皇太后和皇太后都常年在吳州,兩人原先掌管的天家的私產,以及自己的私產,現在大部分都交到了余姝手上。
麗娘姐姐是大財主~
他突然看向老爹,張了張嘴又閉上。
老爹現在還管著太上皇的私產呢。
不說別的,就說鐵脊縣和一眾監獄三產的產出,一年得多少錢?
趙驊抬手就給了他腦門一巴掌,被閃開了也是意料之中,看他眼神清澈就滿意了:「所以,你預計今年到年底能盈餘多少?說實話!」
趙淩把「一」的嘴型換了換:「兩千貫上下吧。」
主要是橡膠賺錢。
幾個橡膠園經過幾年的種植,開始投產。
另外就是紡織業賺錢。
紡織服裝是輕工起點,投入少,技術含量低,利潤不低。
如今大虞國內有大量百姓依靠織布賺錢繳稅,暫時不宜把布匹價格壓低,但是對外出口卻不受限制。
絲綢、茶葉、瓷器是出口經久不衰的三大件。
國內一些下腳料的茶葉經過一兩道簡單步驟,就能變成高檔的茶包禮盒。
另外白蠟燭、日化產品、胭脂水粉等等,也是能夠獲取高額利潤的貨物。
這些出口貨物除了在海港直接賣給外國商人,現在也有一些大虞海商,帶著這些貨物出海,回來還能帶一些國外的資源回來。
一個來回就能賺得盆滿缽滿,當然風險也很大。
市舶司下屬的商號,就是顧輪胎現在所在的那個,就有相關業務。
里辦的這點小規模是沒法動這麼大的蛋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