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連老皇帝都略帶揶揄的看向了繼承人,只見殷閔表情更加無語。
【自此之後,大家都知道了太上皇如今退休在外面溜達,一時間各地官員也都趕緊夾緊了尾巴,生怕太上皇一個不留神溜到自己這裡體察民情,倒不是說有真那麼多貪官污吏,雖然水至清則無魚,但上面對這方面也管的也挺嚴的,只是哪怕你什麼都沒幹,領導來視察你也肯定緊張啊。
當時民間風氣因此變得更加清明,咱們之前雖然說殷閔退休後就不怎麼管事了,但那也只是朝政方面,不想要對繼承人形成掣肘,實際上這個人多少是有些閒不下來的屬性,哪怕只是閒逛,也達成了天子巡視一般的目的。
他這一生,心中都好像裝滿了整個天下。】
天幕說到最後,似有些嘆息起來。
似乎是為了迎合最後一句話,許多畫面也隨之浮現出來。
有殷閔身著帝王冕服,滿身威儀的在群臣的簇擁下登基為帝的場景,旌旗在昭昭日光下被風吹的不斷招展,仿佛象徵著一個全新的,光明的未來。
這一幕幕畫面如同浮光掠影般逐一閃過,這個國家在他的治理下越來越好,可隨著時間流逝,他的年紀也越來越大,黑髮中漸漸摻上了些許銀白,負手而立的身姿依舊挺拔,卻抵擋不住歲月的風霜。
嚴松清、馮默言、虞景洵、殷慕青、宋珂……這些故人親朋一個接一個的離去,端坐在高高的皇座之上,放眼望去,年老的君王竟再也見不到一個最初熟悉的故人身影。
他活的太久了,久到……有些寂寞。
天幕下,許多人看到這裡,心頭也不禁浮上一個疑問,這位帝王一生都在為天下籌謀,可他又有多少是為了自己呢?不納妃嬪,奉行克制己欲,哪怕退位之後不再參與朝政,也依舊為了天下著想,他……究竟在想些什麼呢?
天幕似乎也對眾人心中的疑惑若有所覺般開始說道。
【以殷閔的行事風格,其實一直都不太像一個古代封建帝王,他憐貧惜弱,熱衷於鑽研醫術,不好美色,不好奢華,權勢於他而言也能夠瀟灑放手,因此許多人便很不可思議,十分好奇這個人究竟在想些什麼,是什麼支撐他做到此等地步?】
這世上終究是聰明人的,有人聽到此處不由回憶起了之前天幕曾說過的那個理論,或許就是這樣的精神追求吧,才會誕生這樣一位帝王。
這樣一個人,當真不像個皇帝,可觀看對方的行事,卻又是再出色不過的一個皇帝。
當真矛盾。
天慶帝皺眉跟著思索了一會兒,最終還是放棄,或許是天幕帶來的影響,哪怕如今身體看起來似乎還沒什麼事,他也已經隱約有了退位的想法,只要這個兒子能將江山治理好,他也懶得再管對方如何行事,娶不娶妻,左右繼承人總歸是他們殷氏血脈。
【殷閔在位時就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萬民之天下。」
這句話和他本身其實相悖的,畢竟皇帝本身就是天下最大的獨夫,江山名義上也全部是他的,所有權勢匯聚於一手,生殺予奪,別人也沒辦法反抗,古代皇權就是這麼不講道理。
但很多事情從他行為里的蛛絲馬跡,其實都能得出結論,史學家對他展開研究,有一位著名的史學教授就曾經這樣說過,他認為宣太宗本質上其實是一個天真的理想主義者。
很不可思議吧?一個封建皇帝居然被說天真,還是理想主義者,別說身份了,他的哪些行為又和這兩個詞彙沾邊呢?】
確實很不可思議,別的不說,以天幕上天子一箭射死孫子時的狠辣無情和果斷勁,天真?誰天真他都不可能天真吧?
有在場的皇子也頓時露出了一言難盡的表情,這幾年裡他們中也不是沒有人想要暗中使壞,畢竟天幕再神異,目前也沒見到能夠影響現實的能力。
可先不說天慶帝對這個繼承人的稍作維護,得到幾名公主和包括成王在內的兄弟,以及許多志同道合的臣子支持的殷閔也早就不是過去那個透明皇子,同樣展示出了和天幕上一樣過人的能力,將某些人伸出的爪子全都剁了下去,令人不再敢招惹。
這樣一個人怎麼可能天真?開玩笑吧?
【可事實就是如此,他開設學堂,是希望能讓更多人能得到讀書的機會,哪怕有朝臣說百姓讀書開智變聰明了不方便管理,他也不理;發展醫學,是為了讓百姓們從此不再看病困難;任用人才不拘男女,在他看來,人心本不應該存在偏見,哪怕避免不了,也應該將這樣的差距儘量減小。】
【所以現在關於這點支持最高的一個看法就是,殷閔內心其實嚮往著當時儒家所描繪的大同世界,在那裡,不會有人吃不飽飯,衣不蔽體,看不起病;也不會存在壓迫和階級,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所有人都能夠相對幸福的生活,就像古希臘思想家柏拉圖所說的烏托邦一樣。
他的天真點就在於,他在當時的古代居然嚮往著這樣的世界,這根本不可能實現,這分明是在給自己出了一道無解的難題,因此這便是他身為理想主義者的一面。
可殷閔畢竟是個聰明人,哪怕內心嚮往,卻也明白,心中藍圖在當時想要實現是不可能的事,所以他行為上面對現實,一步一個腳印,將自己視為時代的磚瓦,認真努力去做自己能夠做的事。認為數百甚至千年後,這樣的世界一定有能夠實現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