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來的大多都是些丫鬟小廝,偶爾也有幾個管事婆子,但凡進來就沒有空著手走的,也沒有跟東河鎮上那樣大呼小叫一個勁兒砍價的。
巷子裡做生意的也不吆喝,夥計們招呼客人都輕聲細語的,一點也不像東河鎮那樣大呼小叫熱熱鬧鬧。
若不是偶然走進來,任誰也想不到這裡竟然還有這麼個地方。
胡秀兒覺得這個地方能做生意,但是不能殺豬,只能賣滷味,還得是精細點的滷味。
看夠了,打聽的也差不多了,胡秀兒就帶著李四全把巷子中間靠前的一間鋪子租了下來。
一年租金六十兩,每個月還要給管這一片的人交三百文保護費,但是不用繳納賦稅。
李四全覺得京城這些人真是瘋了,一個小巷子裡的鋪子竟然租金都這麼貴。
這麼多銀子在東河鎮上都夠買鋪面了,在這個破地方,竟然只能租這么小一間鋪面。鋪子後面只有三間房子,院子小的都轉不開腳。
還沒有水井,用水要從每天運水的人那裡買。
也沒有茅廁,只能用便桶,每天早上還要花錢請拉糞車的人幫忙清理。
泔水啥的還不能亂倒,也要等著收泔水的人來收,當然一樣要花錢。
還有做飯用的柴火,漿洗衣物,縫縫補補......
總之,這裡處處都要花錢,沒錢根本寸步難行。
有一瞬,李四全都想勸胡秀兒,要不還是算了吧,就算為了躲避仇家,也犯不著非要待在京城當冤大頭啊。
銀子花出去容易,再想賺回來可就難了。
不如拿著這些銀子去鄉下買地,或者找個深山老林里隱居,只要不被仇家找到不就行了。
可看著這裡來來往往的人都穿的那麼體面,隨便一個小廝都能從錢袋裡掏出一塊碎銀子買這買那,一碗不怎麼好吃的餛飩都能賣到十文。
李四全還是把到嘴邊的話咽了回去,也許這裡貴也有貴的道理,想賺大錢就得先花錢。
一下子拿出這麼多銀子,胡秀兒也心疼。
如果不是為了報恩,她肯定不會在這種地方開鋪子,比起京城,她還是更喜歡東河鎮上的喧鬧。
可以大聲說話,可以隨便亂走,惹惱了就罵,看不順眼就打。
多痛快!
但是恩必須得報,她沒得選,只能乖乖掏錢。
兩天後,胡秀兒把鋪子收拾的差不多,準備找人看個好日子開張時,趙嬌娘那邊又鬧出亂子了。
住進巷子裡後胡秀兒才發現,這條巷子裡的人確實安靜,但是安靜不代表他們不愛看熱鬧。
相反他們很愛看熱鬧,還非常喜歡偷偷摸摸分享各種小道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