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跡潦草,寫的內容亂七八糟,想是腦子已經徹底亂掉了,想起什麼寫什麼。
但從中也能看出一些有用的東西來,周非白寫了許多他父親如何無辜,他家人如何悽慘,他如何怨恨朝廷,怨恨顧家。
最後一頁才寫了他如何進京,準備怎麼給他父親翻案,怎麼遇到的胡秀兒,為何要擄走她。
別的也就罷了,顧清晏早就知道了周非白的身份,也知道他可能握有什麼證據,能證明他父親的清白。
但顧清晏怎麼也沒想到,周非白竟然跟先太子的人攪和在了一塊兒。
從很小的時候,顧清晏就覺得「太子」這個位置誰坐誰倒霉,尤其是大夏朝的太子,更加倒霉。
大夏立國至今剛滿三朝,前面兩個太子都死了,如今這位太子,處境也不太妙。
第一位太子是太祖皇帝的嫡長子隆裕太子,生來就備受寵愛,太祖皇帝便是出征時都要把他帶在身邊,隨時教導。
隆裕太子也不負眾望,文治武功皆為上乘,人品性情更是令滿朝文武稱頌,所有人都覺得他只要繼位,一定會是個盛世明君。
哪知他突然就瘋了,不僅變得荒淫無度,還要當眾刺殺親父,險些一劍把太祖皇帝刺死。
即便如此,愛子心切的太祖皇帝也沒放棄他,還四處尋找神醫給他治病,哪知他自己想不開,一把火燒了東宮,把自己連同妻兒盡數燒死了。
第二位太子是先皇的嫡長子,一樣備受寵愛,才華出眾,還好武,善騎射,比隆裕太子更受武將喜愛。
結果跑去了戰場,戰敗回京時病死在了路上,先皇沒了兒子,這才不得不過繼他舅舅,傳承皇位。
第三位太子便是如今的皇后嫡子,剛出生就被先皇封為皇太孫,十分受先皇喜愛,自幼便被先皇帶在身邊撫養,先皇還曾說過若非為了太孫,他都不會立舅舅為太子。
可想而知,這話讓他那小心眼的舅舅聽到,心中會作何感想。
反正先皇在位期間,他這位太子舅舅始終被親兒子壓一頭,甚至先皇駕崩後,還有人提議越過太子,直接立皇太孫為帝。
即便是親父子,都受不了這種挑撥,更何況還是天子和下一任天子。
顧清晏在皇后宮中住過兩年,很清楚太子和皇上之間的隔閡有多深,皇上也知道這是因先皇之過,也試圖緩和過。
但是架不住太子非要跟太后和長公主一派親近,總在朝堂上跟皇上對著幹,顧清晏覺得皇上早晚得廢了太子。
這次西北大敗,他這個主帥還好端端躺在家裡養病呢,太子只是協同兵部調撥糧草,就被罰了閉門思過。
可見皇上對太子的容忍已經到了極限,京中早晚必要有一場大動亂。
周非白交代,主動跟他聯繫,要幫他的是隆裕太子的舊部,顧清晏覺得周非白十有八九是被騙了。
隆裕太子都死了快五十年了,就算他真的有後人在世,也應該在先皇在世時跳出來,從先皇手中搶奪皇位。
而不是跟非先皇之子的當今聖上作對,更不應該在這種時候以這樣鬼鬼祟祟的方式冒頭。
這種行事做派,可不像是隆裕太子的後代,更像是陰溝里的老鼠,見不得光。
顧清晏覺得,這更像是有人誤導了周非白,或者是故意把周非白交到他手裡,想借他的手翻前朝舊案。
周非白就是他們送上來的投名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