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秀兒懷疑讓她去赴宴這事,到底是長公主弄的,還是皇后娘娘弄的。
皇后娘娘給她準備這些衣服首飾,會不會是為了提醒長公主別太過分?
國公爺聽了胡秀兒這些疑問後,只輕飄飄來了句,
「你去了不就知道了。」
胡秀兒........
有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沒人解惑,自己也想不明白,胡秀兒乾脆不琢磨了。
反正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天塌了有高個頂著,她還是繼續看輿圖吧。
那天在竹園茶樓,宋瑜說的話,胡秀兒聽進去了。
她連著看了幾天輿圖,又把顧清晏跟她說過的話反覆琢磨,再根據顧清晏逃跑路線,覺得最有可能成為泄洪位置的就是離武勝關二十多里的沁水縣城。
沁水縣地形很特殊,東西長,南北窄,地勢西高東低。
據去過沁水的羅九說,站在沁水最高的山上看沁水,就是一道長下坡,也像個頭大腳小的棺材。
沁水境內的大河流就有三條,分別是沁河、縣河、端河。
三條河在沁水境內分別有交匯,雖然交匯位置不同,但是可以通過挖渠改流,讓三條河在同一個位置交匯。
匯集在一起的河流,再通過一定程度的蓄水,等到開閘放水時,便會化作一道洪流,沖毀一切。
胡秀兒不懂水利,輿圖和實際情況有出入,她也不敢把自己的推測跟任何人說。
她擔心這個布局如果真是顧清晏精心設計,為了坑殺蠻夷,肯定是越少人知道越好。
不然萬一走漏風聲,蠻夷不上鉤,一番辛苦白費不說,稍有不慎還會禍害沁水百姓,成為千古罪人。
想到沁水縣的地形,群山環繞,河流密布,一旦水位上漲,沿河而居的百姓們根本沒有逃跑的機會。
讓他們提前搬遷又會走漏風聲,宋瑜說顧清晏最終做成了此事,那說明計劃成功了。
所以顧清晏是打算犧牲沁水一縣的百姓,換取重創蠻夷,整個大夏太平?
胡秀兒覺得這個布局未免也太殘忍了,可又覺得顧清晏如果真打算這麼幹,那必然是到了不得不如此的地步。
畢竟蠻夷已經入關了,蠻夷主帥還親自帶人追著顧清晏打,而他們已經三天沒有收到任何顧清晏的消息了。
想到這兒,胡秀兒忍不住長嘆了口氣。
忽然覺得人什麼都不懂什麼也不知道,也沒什麼不好的,起碼不會有這麼多的煩惱。
轉眼就到了壽宴這天,胡秀兒是第一次進宮赴宴,以為跟長公主的桃花宴差不多,只是規模更大一些,規矩更多一些。
不曾想,完全不一樣。
天不亮就得趕到宮門前,從下車入宮門就開始排隊,好不容易到了即將舉辦宴會的宮殿外,還得排隊。